[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单导联ECG心律失常检测分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9996.1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6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路桥;王娟;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8/24 | 分类号: | G06F18/24;A61B5/00;A61B5/349;A61B5/366;A61B5/353;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单导联 ecg 心律失常 检测 分类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医学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单导联ECG心律失常检测分类方法及系统,对原始ECG信号进行分割:以1秒钟作为窗口长度,对原始ECG信号进行分割;使用残差网络对信号进行处理:分割后的数据输入网络,处理后网络输出结果为对应ECG信号的识别结果。本发明无需对原始心电信号进行分拍处理,也无需任何对齐;可实现对正常心博,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异常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心室融合心跳,房性逸搏,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起搏心搏,起搏融合心跳的分类识别;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上测试综合准确率达到了96%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单导联ECG心律失常检测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提取心律不齐的特征参数的方法、用于识别心律不齐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公开号:108852347A),需要做参数、特征提取,本方法无需进行特征提取。
现有技术中,基于稀疏表示和神经网络的心律不齐识别分类方法(公开号:108647584A),需要进行参数提取,预处理复杂(需要对原始心电图进行分拍,需要降维等处理),只能分辨6种心律不齐类型。
3Robust ECG Signal Class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AtrialFibrillation Using a Novel Neural Network,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但只能识别正常、房颤、噪声和其它四种类别,综合准确率亦只能达到82%。
4Cardiologist-Level Arrhythmia Detection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并以序列方式识别,但只能识别12种心律不齐类型,综合准确率低于80%。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传统的人工诊断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受识读人员的经验、水平影响大,容易出现差错。
(2)现有各类自动化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需要对心电信号进行分拍,即识别出P波、QRS波群等,而分拍过程,本身就有可能引入错误,并对最终识别效果造成影响。
需要人工方式进行特征提取,比如:最大电压、最小电压等,该过程一方面工作量大,另一方面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对最终识别结果亦有较大影响。
可识别心律失常类型较少,常见的包括:4种、6种等。
有些识别方法需要使用全部12导联的数据,这也无形中提高了识别、检测难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综上,如何使用较少导联数据,甚至只是用一导联数据,在不进行分拍、人工特征提取的前提下,直接将原始心电信号,作为序列进行处理,并实现多种心律不齐类型的高效、准确识别是比较困难的,也是值得研究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相关算法的提出,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检测的难度、门槛,比如: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即可实现心律不齐的筛查,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各类心脏疾病,早期筛查的普及程度、检测的准确程度,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单导联ECG心律失常检测分类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残差网络的单导联ECG心律失常检测分类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