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动力性能优化方法和具有动力性优化功能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5775.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1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马恩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30/1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力 性能 优化 方法 具有 功能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性能优化方法和具有动力性能优化功能的系统,涉及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检测到的车辆状态,若确定车辆适用目标状态中的一种或两种状态,则根据车辆的整车工况信息分析车辆是否若车辆工作在弱工况,且适用于其中一种目标输出状态,则根据确定得到的车辆适用的第一输出状态或第二输出状态对车辆进行控制,若车辆工作在弱工况,且适用于两种输出状态时,则根据整车公款信息选择其中一种输出状态对车辆进行控制。该方法和系统可有效缓解因混合动力系统无法辅助后而导致的动力变弱的情况,解决了车辆动力弱的同时根据发动机工作区间调整,适当减少喷油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动力性能优化方法和具有动力性优化功能的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系统具有动力辅助调整发动机负荷的功能,本身可通过混合动力系统本身的功能实现节油目的。但随着国家油耗法规的加严,各整车厂通过整合整车资源,使用节油模式(提前换档)与混合动力系统匹配,得到更好的节油效果。由于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辅助制动等回收一定的电能,用于发动机的负载调整或减少发电概率实现节油。插电式混合动力除上述功能外,还具备外部电源对电量补充的能力。但由于用户的使用工况、环境、驾驶方式不同,在经过特定的工况后,混合动力系统可能无法输出动力(例如电池电量不足,无动力输出),在当前节油模式的换档点下,导致该工况下动力相对变弱,同时发动机工作在高负荷区间,油耗也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的动力性能优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无法提供动力辅助时的加速无力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解决发动机工作在高负荷区间的油耗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动力性优化功能的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无法提供动力辅助时的加速无力的问题。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性能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车辆的车辆状态;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车辆状态,若确定所述车辆适用目标输出状态中的一种或两种状态,则根据车辆的整车工况信息分析车辆是否工作在弱工况;其中,所述目标输出状态包括第一输出状态和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第一输出状态为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辅助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状态,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为混合动力系统动力辅助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状态;
若所述车辆工作在弱工况,且所述车辆适用于所述目标输出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时,则根据确定得到的所述车辆适用的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或所述第二输出状态对车辆进行控制;
若所述车辆工作在弱工况,且所述车辆适用于所述目标状态中的两种状态时,根据所述车辆的所述整车工况信息选择所述第一输出状态或所述第二输出状态中的一种对车辆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车辆状态包括:
第一车辆状态或第二车辆状态,所述第一车辆状态为一种整车模式,所述第二车辆状态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整车模式;和
第三车辆状态或第四车辆状态,所述第三车辆状态为整车架构平台无预留或仅依靠预留资源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状态,所述第四车辆状态为整车平台架构支持该状态输出时所需的资源的状态;
当检测得出所述车辆状态为具有所述第一车辆状态和所述第三车辆状态时,则不适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输出状态;
当检测得出所述车辆状态为具有所述第一车辆状态和所述第四车辆状态时,适用于所述第二输出状态;
当检测得出所述车辆状态为具有所述第二车辆状态和所述第三车辆状态时,适用于所述第一输出状态;
当检测得出所述车辆状态为具有所述第二车辆状态和所述第四车辆状态时,适用于所述两种不同的输出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7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