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越野汽车平头防护型驾驶室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3562.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祁磊;董鹏;葛纪桃;程志兵;杨曦明;孙鹏;闫博;张明;冯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F41H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2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重型越野汽车 防弹 防护型 前围 驾驶室地板 驾驶室顶盖 平头驾驶室 车门玻璃 车身结构 防弹钢板 防护能力 风窗玻璃 基础防护 逃生口盖 表面能 传统的 逃生口 右侧围 后围 开闭 车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越野汽车平头防护型驾驶室,本发明将现有平头驾驶室的驾驶室前围、驾驶室左侧围、驾驶室右侧围、驾驶室后围、驾驶室地板和驾驶室顶盖均设置为防弹钢板,车门上设置有防弹车门玻璃,逃生口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逃生口盖,驾驶室前围上设置有防弹风窗玻璃,和传统的重型越野汽车车身结构相比,驾驶室采用基础防护型结构,各表面能防100米处53式7.62毫米普通弹击穿,大大提高了驾驶室的防护能力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型越野汽车车身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越野汽车平头防护型驾驶室。
背景技术
重型越野汽车驾驶室按照形式可分为平头、长头、短头;按照结构可分为薄钢板冲压驾驶室、可披挂装甲驾驶室及基础防护型驾驶室。平头驾驶室视野好,占用整车长度空间小,且可向前翻转,以检修位于驾驶室下方的底盘部件;薄钢板冲压驾驶室由于没有弹道防护能力,所以战场生存性差,不能有效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可披挂装甲驾驶室有一定的弹道防护能力,但由于披挂装甲质量大,对驾驶室本体的刚度,强度要求高,且单块披挂装甲之间有缝隙,不能做到真正的全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重型越野汽车平头防护型驾驶室,大大提高了驾驶室的防护能力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驾驶室车身,驾驶室车身通过驾驶室前围、驾驶室左侧围、驾驶室右侧围、驾驶室后围、驾驶室地板和驾驶室顶盖组成密闭腔室,驾驶室前围、驾驶室左侧围、驾驶室右侧围、驾驶室后围、驾驶室地板和驾驶室顶盖均为防弹钢板,驾驶室左侧围和驾驶室右侧围上均开设有车门,车门上设置有防弹车门玻璃,驾驶室顶盖上设置有逃生口,逃生口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逃生口盖,驾驶室前围上设置有防弹风窗玻璃。
驾驶室前围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玻璃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外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弹风窗玻璃的风窗框加强梁,风窗框加强梁后部设置有前围外板,风窗框加强梁前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风窗玻璃框和风窗玻璃压框,风窗玻璃插入风窗玻璃框内,并通过风窗玻璃框和风窗玻璃压框对风窗玻璃进行压紧固定,风窗玻璃框与风窗框加强梁间设置用于防止风窗玻璃压框的压紧力过大的风窗第一道密封条,风窗玻璃框与风窗框加强梁间设置用于防雨密封的风窗第二道密封条。
逃生口内设置有竖板,竖板的上表面高于驾驶室顶盖,逃生口盖的边缘下部设置有逃生盖止口,逃生口盖盖在竖板上,竖板置于逃生盖止口内,逃生口盖与逃生盖止口间通过逃生盖密封条密封,驾驶室顶盖上设置有铰链座,逃生口盖铰接在铰链座上。
车门开设有用于安装玻璃的矩形通孔,矩形通孔外设置有用于固定防弹车门玻璃的车门窗加强梁,车门窗加强梁外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车窗玻璃框和车窗玻璃压框,车窗玻璃框和车窗玻璃压框间固定有车窗玻璃,车窗玻璃框与车门窗加强梁间设置有车窗密封条。
驾驶室左侧围和驾驶室右侧围上均开设有用于安装车门的通孔,车门通过车门铰链固定在在驾驶室左侧围或驾驶室右侧围上,车门与驾驶室左侧围或驾驶室右侧围间设置有密封条安装板,密封条安装板上固定有密封条。
驾驶室左侧围和驾驶室右侧围均包括驾驶室侧围,车门包括车门外板,驾驶室侧围和车门外板分别固定在车门铰链的两端,车门外板与驾驶室侧围间设置有主密封条和第二道密封条。
驾驶室侧围与车门铰链垂直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条安装板,主密封条和第二道密封条分别设置在密封条安装板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现有平头驾驶室的驾驶室前围、驾驶室左侧围、驾驶室右侧围、驾驶室后围、驾驶室地板和驾驶室顶盖均设置为防弹钢板,车门上设置有防弹车门玻璃,逃生口上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逃生口盖,驾驶室前围上设置有防弹风窗玻璃,和传统的重型越野汽车车身结构相比,驾驶室采用基础防护型结构,各表面能防100米处53式7.62毫米普通弹击穿,大大提高了驾驶室的防护能力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部车身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磁编程温敏水凝胶的磁驱动跳跃软体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