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3467.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8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俞云海;张晓龙;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16 | 分类号: | C07D471/1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2015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光电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光电材料,所述有机光电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光电材料中具有含有N原子的环状骨架结构,赋予了有机光电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材料后期加工过程中的成膜性能;所述有机光电材料的分子结构中还包含有强吸电子取代基,含N的环状骨架结构与取代基相互协同,使分子具有较强的还原电位,从而辅助空穴传输层进行高效的空穴注入。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光电材料作为OLED器件的空穴注入层客体材料,可以有效增加电荷的注入,降低OLED器件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超轻薄、驱动电压低、耗能低、可柔性制备、高色域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了传统阴极射线管技术,成为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三(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发光层的三明治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问世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提高OLED的器件性能,器件的结构也逐渐发展为多层器件,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基础上加入了空穴注入层、电子阻挡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等,用于提高载流子注入效率和载流子的迁移效率,降低驱动电压,从而改善器件的功率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CN101339977A公开了一种有机小分子空穴注入层及其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空穴注入层采用有机小分子空穴注入材料与其他有机功能材料的混合溶液,通过湿法成膜工艺制备厚度为10~200nm的有机薄膜,其中有机小分子空穴注入材料为酞菁氧化钛、N,N’-二(萘-1-基)-N,N’-二苯基-联苯胺、三偶(3-甲基苯基苯胺)三苯胺、三(咔唑-9-基)-三苯胺等苯胺类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有机功能材料包括香豆素、红荧烯、喹吖啶酮等有机染料,以及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等p-型掺杂剂;采用上述空穴注入材料通过湿法成膜工艺得到的空穴注入层可以使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寿命增强10倍。
CN107528007A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包括至少2个发光层,以及设置于相邻2个发光层间的电荷产生层,其中电荷产生层包括远离阴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单元和第二层单元,第一层单元为空穴注入材料和掺杂于空穴注入材料中的P型半导体材料,第二层单元为电子传输材料和掺杂于电子传输材料中的镱;所述空穴注入材料为具有如下结构的芳胺类衍生物掺杂其中的P型半导体材料为轴烯化合物,轴烯化合物的引入可以提高第一层单元的空穴注入能力,在较低的电压下使空穴和电子迁移至发光层,降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压。
CN104638152A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空穴注入层包括空穴注入材料和掺杂其中的二氧化钛,所述空穴注入材料选自2,3,5,6-四氟-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4,4,4-三(萘基-1-苯基-铵)三苯胺和二萘基-N,N’-二苯基-联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设计有效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空穴注入材料的主体材料为芳胺类化合物,掺杂型空穴注入层的掺杂材料大部分是路易酸型金属络合物、卤素、轴烯以及醌类化合物,其中轴烯类化合物在合成中步骤较多、成本较高,而金属络合物以及卤素在器件加工时会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
基于此,开发一种空穴注入效率高、稳定性好、易于制备的有机光电材料,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有机光电材料通过含有N原子的环状骨架结构和取代基的相互协同配合,赋予分子较强的还原电位和热稳定性,可以辅助空穴传输层进行高效的空穴注入。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光电材料,所述有机光电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门锁及其电子防猫眼装置
- 下一篇:自动触发式智能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