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废置巷道全尾砂固结处置系统的处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25964.6 | 申请日: | 201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彬;王家臣;王炳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E21F15/04;E21F16/02;E21F1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废置 巷道 全尾砂 固结 处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利用井下废置巷道全尾砂固结处置系统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废置巷道全尾砂固结处置系统包括:管道控制系统、料浆隔离系统、排水系统和废置巷道(4);
所述废置巷道(4)在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阶段;
所述管道控制系统包括:若干进料管(1)、固定支架(8)和锚杆(9);
固定支架(8)为倒三角形的刚性金属材料,按照进料管(1)的直径加工而成,将进料管(1)镶嵌在固定支架(8)内,固定支架(8)用锚杆(9)固定在废置巷道(4)顶板中央位置;
所述进料管(1)用于运输充填料浆,其两端都设有管道螺纹(3),进料管(1)与进料管(1)之间通过管道螺纹(3)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料浆隔离系统包括若干充填挡墙(2),充填挡墙(2)由上层充填挡墙(14)和下层充填挡墙(12)组成,充填挡墙(2)剖面为梯形,每一充填挡墙(2)构筑位置为废置巷道(4)的每一阶段尾端;所述下层充填挡墙(12)在料浆水位升高后需要在下层充填挡墙(12)之上构筑上层充填挡墙(14),
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滤水管(11)和滤水孔(15),滤水管(11)穿过充填挡墙(2),一端靠近充填挡墙(2)底部用于排出充填料浆(16)中多余的料浆废水(13);一端靠近充填挡墙(2)顶部的位置且连接滤水孔(15),用于料浆废水(13)进入;滤水孔(15)内部用铁丝、100目麻布封堵,防止漏浆、跑浆;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废置巷道长度,将其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在每一阶段尾部设置充填挡墙(2),在第一阶段合适位置构筑下层充填挡墙(12),充填时,第二阶段下层充填挡墙(12)作为第一阶段的隔水墙,最后铺设充填管道,将进料管(1)镶嵌在三角形固定支架(8)内侧,并用锚杆(9)将支架固定在废置巷道(4)上方;
充填料浆(16)制备完毕,通过进料管(1)到达充填区域,料浆废水(13)通过滤水管(11)排出到下一阶段,随着充填进行,构筑上层充填挡墙(14),直至完全封堵,此时第一阶段充填结束,打开管道螺纹(3),卸下第一阶段的进料管(1),对剩余阶段逐步进行重复上述的处置方法,进行后退式充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填挡墙(2)由充填砂袋堆砌而成,剖面为梯形,底边厚度为2m,坡度为70°~75°,为确保其密闭性,墙体表面用C20混凝土加固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置系统还包括观察孔(10),观察孔(10)位于上层充填挡墙(14)上方,其直径为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充填挡墙(12)高度范围为150cm~20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废置巷道(4)每阶段长度50m~7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9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