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7758.0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3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屹;苗丽;侯玉婷;刘发明;吴海华;朱蕾;宋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86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130616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胞株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 昆虫细胞 宿主细胞 筛选 生物制品 污染 蛋白表达量检测 应用 表达重组蛋白 昆虫细胞系 保藏 病毒问题 杆状病毒 商业来源 制备 增殖 替代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昆虫细胞系,公开了一株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该细胞株是从商业来源Sf9细胞筛选得到,命名为Sf9‑ZY细胞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C201952。杆状病毒在Sf9‑ZY细胞株增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检测表明,Sf9‑ZY细胞株可替代Sf9细胞作为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ICS)的宿主细胞,应用于表达重组蛋白制备生物制品。本发明提供的Sf9‑ZY细胞株解决了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ICS)的宿主细胞污染Sf‑RV病毒问题,保证了生物制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细胞系,具体涉及一株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1969年Vaughn等建立了昆虫细胞系,分离于雌性草地夜蛾蛹的卵巢组织,当时的培养基中补加2.6%的热灭活的昆虫血,建立后,这个细胞系提供给了英国牛津大学的NERC无脊椎动物病毒学部,在那里这个细胞系被适应到了补加新生牛血清的培养基中,从而取代了补加昆虫血的培养基,此时的细胞株称为IPLB-Sf-21-AE,后来又提供给了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在那里被克隆化,应用于蛋白表达体系。Sf9细胞株是由G.E.Smith和C.L.Cherry从IPLB-Sf-21-AE克隆而来,细胞形态更加均一,对多角病毒敏感,适用于分泌蛋白的表达,而且采用无血清培养基生长良好。
但2014年Ma和他的同事发现,每个Sf细胞系,包括两个商业来源Sf21和Sf9细胞,被污染了一种新的弹状病毒Sf-rhabdovirus(Sf-RV),这对基因工程疫苗和抗体生产带来的安全性威胁。对Invitrogen公司来源的Sf9细胞进行Sf-RV检测,结果表明也污染了这种病毒。
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ICS)是基因工程四大表达系统之一,是一个以杆状病毒为外源基因载体,以昆虫细胞为受体的表达系统,它具有安全、高效、容量大、重组病毒易于筛选、表达产物能进行折叠和修饰具有生物活性,等特点,它是一种真核表达系统,具有重组蛋白表达量高,能够在一个载体上表达多种蛋白,容纳较大片段的外源DNA插入,细胞培养易于大规模获得蛋白等特点,在基因工程疫苗和抗体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制品的生产。
然而,在Sf细胞系中发现的新弹状病毒(Sf-RV)引起了人们对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生产的生物制剂安全性的担忧。虽然截止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Sf-RV病毒对人类或动物构成威胁,然而,在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一旦发现了任何外源病毒污染,都必须采取一切办法将它去除,保证生物制品的安全性。
本发明对无Sf-RV病毒的Sf9细胞株的研究属于首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株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株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其生物保藏编号为CCTCCNO:C201952,命名为Sf9-ZY细胞株。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无Sf-RV污染的Sf9细胞株的筛选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制备单细胞悬液:将商业来源的Sf9细胞在无血清昆虫细胞培养基(Gibco Sf-900ⅢSFM)于27℃恒温培养箱中静止培养传代1代后,采用传代培养2-3天的Sf9细胞或细胞融合度大于95%时,加入无血清Gibco Sf-900ⅢSFM培养基5ml,轻轻吹打瓶底细胞,制备细胞悬液,采用自动细胞计数仪,对细胞悬液进行计数,保证细胞活率在98%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卓谊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7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