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2857.1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5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锋;朱君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腾达树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88 | 分类号: | A61K31/7088;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面体 骨架 核酸 制备 皮肤 修复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涉及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是由4条DNA单链经80℃以上温度变性后,于10℃以下温度复性得到的四面体结构;所述四面体结构中,四条DNA单链的物质的量一致。本发明可以有效修复受损皮肤,减少炎症反应,减少瘢痕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涉及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往往最易遭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破坏,导致缺损,而皮肤缺损不仅会造成炎症、瘢痕,影响患者的功能、外观,还可能造成一系列心理疾病。促进皮肤缺损愈合历来是外科医生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治疗皮肤缺损的现有技术有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外泌体疗法等。基因疗法主要是依靠病毒载体或非病毒载体,在皮肤组织内转录生长因子类cDNA,来产生所需要的生长因子,从而实现促进皮肤缺损的愈合。干细胞疗法是在皮肤缺损部位接种不同来源的干细胞,通过促进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来达到加速皮肤缺损愈合。外泌体疗法是收集正常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接种在皮肤缺损处,通过外泌体内含有的细胞因子,来促进皮肤缺损的愈合。
基因疗法、外泌体疗法、干细胞疗法,均需要大量使用所需材料,然而可被皮肤缺损处利用的材料很少,效率非常低下,患者难以耐受。现有技术生产过程复杂,费时费力,产物纯度也不高。另外,现有技术促进皮肤缺损愈合效果也不甚理想,减少瘢痕的作用有限。
四面体骨架核酸是一种由4条DNA单链经80℃以上温度变性后,于10℃以下温度复性得到的具有四面体形态空间结构的核酸产物。四面体骨架核酸通常被用作药物载体;目前尚未见有关四面体骨架核酸在皮肤修复中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四面体骨架核酸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四面体骨架核酸在制备皮肤修复药物中的用途。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药物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如前述的用途,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由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四条DNA单链构成。
一种皮肤修复药物,它是以四面体骨架核酸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药物是减少皮肤瘢痕的药物、修复皮肤机械损伤的药物、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的药物和/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迁移的药物。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四面体骨架核酸由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的四条DNA单链构成。
如前述的药物,所述药物为注射制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四面体骨架核酸能减少皮肤伤口的炎性反应。
2)四面体骨架核酸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迁移。
3)四面体骨架核酸能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瘢痕产生。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腾达树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腾达树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2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