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8851.1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华;熊俊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27/12 | 分类号: | C08L27/12;C08L7/00;C08L23/16;C08K3/08;C08K3/04;C08K5/14;C08K3/36;C08L83/04;C08L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向玉芳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三维 导电 网络 橡胶 熔点 合金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其原料组成为:橡胶60~85%、补强剂5~15%、硫化剂0.5~5%、纳米碳材料1~5%、低熔点合金5~20%;
所述的低熔点合金由锡、铋、铟、镓、锑、镉和铅中的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所述的低熔点合金的熔点为60~150℃,粒径为30~300 μm;
制备时,先在橡胶开炼机上加入橡胶,包辊,然后加入补强剂、低熔点合金和纳米碳材料,再加入硫化剂,混炼,出片,将共混物停放;得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共混物,然后将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共混物置于两块表面光滑平整的金属模板之间,随后用平板硫化机进行压合,压成厚度为0.05~0.20mm的圆形薄胶片,使低熔点合金由球形变成细长纤维状,细长纤维状沿着圆形薄片半径方向取向;将制得的薄胶片沿着合金纤维的取向方向裁剪成直径为50~500mm的圆形薄片或边长为50~500mm的正方形薄片,上下堆叠一起,使得任何相邻两块的合金纤维取向方向交叉成45~135°角度,控制堆叠的片层数为5~100层;再低压硫化,制得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胶为氟橡胶、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硅橡胶和氢化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碳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带和富勒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剂为过氧化双( 2,4-二氯苯甲酰) 、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和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强剂为沉淀白炭黑、气相白炭黑中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模板为铁板、钢板或铝合金板。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共混物的制备
在橡胶开炼机上加入橡胶,包辊,然后加入补强剂、低熔点合金和纳米碳材料,再加入硫化剂,混炼,出片,将共混物停放;得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共混物;
2)橡胶基体内三维导电网络的构建
将厚度为1~5mm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共混物置于两块表面光滑平整的金属模板之间,随后用平板硫化机进行压合,压成厚度为0.05~0.20mm的圆形薄胶片,共混物受到来自金属模板的挤压和加热作用,低熔点合金由球形变成细长纤维状,细长纤维状沿着圆形薄片半径方向取向,将制得的薄胶片沿着合金纤维的取向方向裁剪成直径为50~500mm的圆形薄片或边长为50~500mm的正方形薄片,将薄片上下堆叠,使得任何相邻两块的合金纤维取向方向交叉成45~135°角度,堆叠的片层数为5~100层;
3)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的硫化
将堆叠好的多层胶片放入平板硫化机进行低压硫化,制得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的橡胶/低熔点合金/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平板硫化机压合的温度为70~160℃,压合的压力5~15MPa,压合的时间10~30s;且平板硫化机压合的温度比低熔点合金的熔点高5~10℃;平板硫化机压合的时间比橡胶的焦烧时间短60~12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8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