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组分协同增强式钙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4383.0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4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申成;邹杰;王晨阳;刘少龙;鲁博文;张泽武;罗聪;张立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30 | 分类号: | B01J20/30;B01J20/04;B01D53/0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钙基吸附剂 钙基物质 增强式 制备 明胶 醇类物质 混合溶液 碱金属盐 干凝胶 有机物 协同 吸附剂制备 循环稳定性 表面形成 加热干燥 晶体结构 孔隙结构 溶胶状态 时间获得 水合作用 吸附效率 研磨 孔隙率 煅烧 燃烧 刺激 | ||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制备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多组分协同增强式钙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制备醇类物质的水溶液,并依次加入碱金属盐、钙基物质和有机物从而获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搅拌至溶胶状态,然后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获得湿明胶,将湿明胶加热干燥获得干凝胶;最后将干凝胶煅烧后研磨,获得多组分协同增强式钙基吸附剂。本发明利用有机物剧烈燃烧产生的火焰刺激钙基物质的表面形成丰富的孔隙结构,并通过碱金属盐改变钙基物质的晶体结构,增加钙基物质的孔隙率,同时利用醇类物质促进水合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制得钙基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制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组分协同增强式钙基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70%左右的能源要靠煤来供给,燃煤电厂燃烧排放的烟气中存在大量的CO2及SO2等,不仅造成了温室效应,还导致酸雨的发生。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早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全球升温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进行CO2减排可以从CO2分离、CO2捕集和CO2封存三方面入手。目前,根据CO2的某些性质,已经发明了诸多CO2的分离方法,例如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离法等方法。在上述方法中,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溶剂的吸收吸附法是较为成熟的方法。CO2的封存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矿石封存、工业利用、生物固定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储存这几种,这些技术存在着捕集成本高,易发生泄漏等各种问题。CO2捕集技术有三种,包括燃烧前CO2捕集技术、燃烧中CO2捕集技术和燃烧后CO2捕集技术脱碳。
在现有燃烧后CO2捕集技术中,CaO基吸附剂由于来源丰富而廉价,理论捕获能力高,反应动力学快,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CaO具有良好的CO2吸附能力,在转化率达到100%即完全碳酸化的理想情况下吸附量可达到78.6%(g-CO2/g-CaO)。但是CaO与CO2反应时颗粒外层的CaO会被碳酸化为摩尔体积较大的CaCO3,会导致产物层微孔的堵塞,从而使CO2难以扩散到颗粒内部与内部CaO发生进一步反应,导致CaO无法完全转化,也就导致了吸附量的降低。将反应后的吸附剂在800~900℃下锻烧分解,可以得到CO2和CaO,CO2作为目标气体收集,吸收剂得以再生和循环使用(此技术就是基于钙基吸收剂的碳酸化/煅烧循环捕集CO2技术,又名钙循环)。但是高温锻烧吸附剂会造成CaO颗粒之间的烧结,引起吸附剂表面积下降和孔隙率急剧减少,被烧结的吸附剂更难以分解为CaO,且表面状态也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吸收剂的转化率下降,影响其CO2吸附能力。并且由于目前的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达不到百分百,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即使经过脱硫处理,仍会存在少量的二氧化硫,而少量的二氧化硫在钙基吸附剂脱碳过程中会与钙基吸收剂会发生如下反应:
CaO+SO2+1/2O2→CaSO4
CaCO3+SO2+1/2O2→CaSO4+CO2
由于所生成的CaSO4在循环的过程中热稳定性高不易分解,因此SO2会持续消耗吸收剂中活性CaO的含量,并造成CaO的孔隙阻塞,对CaO循环捕集CO2造成极其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