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镉乳酸菌及其分离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3572.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王陶;陈银元;董玉玮;陈宇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菌 及其 分离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首次从四川老泡菜汁中分离筛选出了一种新的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其固体耐受镉浓度高达9000mg/L,液体耐受镉浓度高达900mg/L;在pH值5‑6,温度37℃的条件下,所述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对5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60‑70%,对10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35‑45%,对200‑70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20‑30%,对200‑70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10‑15%;上述指标均远远优于现有的耐镉乳酸菌,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对镉的吸附率还会持续上升,直至48℃之后趋于平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酸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耐镉乳酸菌及其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所有重金属污染问题中,镉因其生物毒性大、移动性强成为最受关注 的对象之一,而通过食物摄入是镉进入人体的最主要渠道。当镉被人体吸收 后,自然排泄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使用解毒剂驱排体内蓄积的镉 是预防及治疗镉中毒的优选措施。但这些药物治疗方法单一,还存在副作用 多、安全性差、价格昂贵、疗程较长等问题。螯合物还会结合除镉之外的其 他金属,甚至体内的一些必需微量元素,若长时间服用会影响机体健康。
由于农产品/食品重金属镉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寻找能够移除食品及人体 中的重金属镉的方法已然迫在眉睫。虽然已发现了许多能够吸附重金属镉的 微生物,但它们通常是环境工业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无法应用于食品行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四川老泡菜汁中分离筛选出来的耐镉 乳酸菌,该乳酸菌已于2018年5月28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77,分类学名称为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
所述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固体耐受镉浓度高达9000mg/L,液体耐 受镉浓度高达900mg/L;在pH值5-6,温度37℃的条件下,所述耐镉乳酸菌 GDMCC60377对5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60-70%,对100mg/L镉溶液的吸 附率在35-45%,对200-700mg/L镉溶液的吸附率在20-30%,对200-700mg/L 镉溶液的吸附率在10-15%。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耐镉乳酸 菌GDMCC60377对镉的吸附率还会持续上升,直至48℃之后趋于平稳。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1.将梯度稀释后的四川老泡菜汁涂布于MRS培养平板中,倒置培养3-5 天,直至有大量乳酸菌类似菌落长出;2.挑取数株长势优越的乳酸菌类似菌落 并进行划线分离和驯化,直至得到纯的单菌落;3.将单菌落在MRS培养平板 或MRS液体培养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并不断提升培养基中的镉浓度,对菌 株进行耐镉培养,筛选出在高浓度镉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较好的乳酸菌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接种量为2-12%,在 无镉液体培养基中最佳接种量为2%,在100mg/L镉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最佳 接种量为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耐镉乳酸菌GDMCC60377培养温度控制在 20-37℃,最佳培养温度为20℃;在100mg/L镉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的最佳活 化时间为22-26h,最佳培养时间为26-32h。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MRS液体培养基,以重量计包括以下成分组成: 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吐温-801mL、柠檬酸二胺2g、乙酸钠 5g、磷酸氢二钾2g、硫酸镁2g、硫酸锰0.25g、葡萄糖20g、蒸馏水1L,调 pH值至5-7,最佳pH值为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