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物流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0198.4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久逸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20 | 分类号: | B60P3/20;B60P7/13;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陈酩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物流 运输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控制器、运输车体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运输车体上的冷藏厢体,所述冷藏厢体的顶部安装有吊环,所述吊环的上方安装有弹簧,所述吊环的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安装有可伸缩和旋转的电磁锁,所述运输车体上设置有三个位置对准器,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设置有在感应到所述三个位置对准器时生成对准信号的位置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在同时收到三个位置感应器发出的对准信号后,驱动所述电磁销旋转至可锁紧所述运输车体的角度后收缩,以将所述冷藏厢体固定在所述运输车体上;所述控制器在收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吊环已经被吊起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电磁销向外伸出,然后旋转至可解锁所述运输车体的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各地域的相互交流逐渐频繁,在物流运输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物流运输技术主要包括运输设施和运输作业两大类,前者属于运输硬技术,后者属于运输软技术,部分物品在运输时对运输设施有一定要求,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物流运输大多数以车厢和车体一体化,即一台车固定连一个常温厢体或冷藏厢体,难以对需要常温和冷藏的货品同时运输。更重要的是,由于厢体体积较大,装卸方式选择性单一不够灵活,在装卸时导致危险性增大,同时冷藏车厢体冷藏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力车,一般通过车体发电,从而带动厢体制冷,在装卸过程中,厢体内得不到电力供应,容易出现温度变化,导致货品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独立装载厢体的智能物流运输车,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物流运输车其车厢和车体一体化以及难以满足常温和冷藏货品同时运输的问题,并且厢体装卸方式选择性比较灵活,在厢体体积较大时降低了装卸的危险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物流运输车,包括:控制器、运输车体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运输车体上的冷藏厢体,所述冷藏厢体的顶部安装有吊环,所述吊环的上方安装有弹簧,所述吊环的下方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安装有可伸缩和旋转的电磁锁,所述运输车体上设置有三个位置对准器,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设置有在感应到所述三个位置对准器时生成对准信号的位置感应器,所述控制器在同时收到三个位置感应器发出的对准信号后,驱动所述电磁销旋转至可锁紧所述运输车体的角度后收缩,以将所述冷藏厢体固定在所述运输车体上;所述控制器在收到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吊环已经被吊起的情况下,驱动所述电磁销向外伸出,然后旋转至可解锁所述运输车体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叉车孔。
优选地,所述冷藏厢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池安装壳,所述电池安装壳内安装有电池,所述冷藏厢体的底部安装有制冷器,所述电池现所述制冷器供电。
优选地,所述冷藏厢体外侧顶部嵌入安装有触屏显示器,所述厢体外侧对应触屏显示器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手动按钮。
优选地,所述冷藏厢体内部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冷藏厢体内部底端边部安装有制冷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制冷器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现有的车厢在卸货时,需要车体在装货、卸货处长时间停留,严重降低了车体和司机的使用率,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现有车体上的车厢形式一般只能是一个常温车厢或冷藏车厢,无法实现随意搭载或混载。本发明可以有多个厢体,每个厢体都可以与运载车体分离,在中转运输装卸货物时,可以将厢体直接装卸货物,车体不需要现场等待,这样提高了货物中转效率,进而提高了车辆使用效率。并且同一辆运载车可以加载多个厢体,通过电控盒智能控制温度,可以实现冷藏、常温的多种类型货物的装载,可以实现冷冻或常温多种类型的货物同批次运输,提高了车辆运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久逸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久逸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0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