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及车厢门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3831.7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7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克莱美特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10 | 分类号: | E05B83/10;E05B83/12;E05B77/00;E05B79/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板 连接件 门反锁 门板 手柄 车厢门锁 锁杆把手 转动手柄 反锁 门内 锁紧 转动 穿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及车厢门锁,其中,防门反锁结构包括挡板、连接件和手柄,连接件穿过门板,且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门板外的挡板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位于门板内的手柄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有人被反锁到门内时,可通过转动手柄以实现挡板的转动,以解除锁杆把手与挡板之间的锁紧;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及车厢门锁。
背景技术
车辆(如卡车、货车或集装箱)后部的车厢一般是用来装运货物的,为避免车厢内的货物掉落,车厢的厢门上都设置有门锁。然后现有车厢的门锁没有防自锁结构,当人被误锁在门内时,人就无法从内部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及车厢门锁,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门反锁结构,包括挡板、连接件和手柄,连接件穿过门板,且连接件的一端与位于门板外的挡板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位于门板内的手柄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有人被反锁到门内时,可通过转动手柄以实现挡板的转动,以解除锁杆把手与挡板之间的锁紧;操作方便。
进一步: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及套设于连接杆上的外法兰和内法兰,连接杆穿过门板,外法兰固定于门板的外表面上;内法兰固定于门板的内表面上;挡板固定于连接杆靠近外法兰的一端;手柄固定于连接杆靠近内法兰的一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在开锁时,仅是位于外法兰和内法兰内部的连接杆发生转动,不会与门板之间接触摩擦,可避免对门板的磨损。
进一步:连接件还包括位于外法兰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一衬套、及位于内法兰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衬套。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衬套能够起到润滑作用,避免连接杆与法兰直接接触摩擦,使得连接杆的转动更顺畅。
进一步: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连接杆上的套管,套管位于外法兰和内法兰之间;第一衬套位于外法兰背离套管的一端;第二衬套位于内法兰背离套管的一端。
进一步:连接件还包括位于外法兰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一密封圈、及位于内法兰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密封圈。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密封圈能够起到密封作用,防止门内气体通过内、外法兰流出来。
进一步:防门反锁结构还包括固定架和固定轴,固定架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一水平板固定于手柄上,第一水平板上设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第一通孔;内法兰上设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圆槽;固定轴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后,插设于圆槽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设置,在正常情况时,固定轴是穿过第一通孔后插设于圆槽内的,使得手柄无法转动,即可使得位于门板外的挡板无法转动,使得关门牢固;而当有人被反锁到门内时,可以将固定轴从圆槽内拔出,然后转动手柄以使得挡板转动,来达到开门的目的。
进一步:固定架还包括第二水平板和中间板,中间板的上端固定于第一水平板上,第二水平板固定于中间板的下端;第二水平板上设有与固定轴相匹配的第二通孔,固定轴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插设于圆槽内;防门反锁结构还包括第一卡簧,第一卡簧位于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之间,且固定于固定轴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卡簧能够起到限定作用,可避免固定轴从固定架上脱落。
进一步:防门反锁结构还包括弹簧,弹簧套设于固定轴上,且弹簧的一端抵设于第一水平板上,弹簧的另一端抵设于第一卡簧上。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簧能够起到回弹作用,当转动手柄将门打开后,可再次转动手柄以使门板外的挡板恢复到原位,且此时固定轴将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掉回至圆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克莱美特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克莱美特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3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