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后尾门加热压合工装及压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1109.1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群;周甘华;孟祥磊;汪刚;顾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52 | 分类号: | B29C65/52;B29L3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板 胎膜 后尾门 外板 压合 工装 加热模块 加热压合 塑料 均匀加热 密封性能 涂胶位置 机械手 对齐 胶水 工作台 粘接 固化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后尾门加热压合工装及压合方法,属于后尾门制作领域,其包括工作台内板胎膜和外板胎膜,外板胎膜与机械手连接,内板胎膜设置在工作台上,内板胎膜由多个加热模块围成的内板胎膜本体构成,且多个加热模块分别正对齐其所对应的外板的涂胶位置,本技术方案采用该压合工装和通过均匀加热内板的方式以加速外板上胶水的固化的方法制得的后尾门不仅可缩短整个压合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内板和外板的粘接质量,提高后尾门的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门制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后尾门加热压合工装及压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尾门领域,作为新兴技术产业,本着对汽车行业轻量化的要求,后尾门内板与外板均会采用塑料制成,并使用普通的压合工装进行胶粘、压合进行后尾门作业。如中国专利号201820897441X,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1月1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汽车尾门结构,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汽车尾门结构,包括安装在汽车尾门并胶剂粘接的尾门外板总成和内护板总成,尾门外板总成包括首尾由胶剂粘接紧固的尾门外板和尾门骨架,内护板总成包括尾门护板,尾门外板为复合材料尾门外板。该申请中的汽车尾门结构的尾门外板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具有材料自重轻、抗腐蚀、易加工、适合量产等优点,轻量化性能提升,无需包边处理,降低操作困难。
又如,中国专利号2016208242770,授权公告日为2017年1月4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车辆的尾门和车辆,该申请案涉及一种车辆的尾门和车辆,所述尾门包括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所述尾门外板和所述尾门内板的材料均为塑料,且所述尾门外板和所述尾门内板以粘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该申请案中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的材料均为塑料,这样可以降低尾门的重量,以满足车辆轻质化的要求。进一步地,尾门外板和尾门内板之间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简化尾门的组装过程,提高整车的组装效率。
但是目前通过普通的压合工装实现内板和外板的粘接,存在有两大缺点:一种是压合过程中等待较长时间,胶干后方才完成整个内外板粘合作业,影响生产节拍;另一种是产品粘合不牢固,密封性较差,容易生产不合格品造成成本大量浪费,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特殊的压合工装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后尾门内板和外板压合过程中等待较长时间、产品粘合不牢固,密封性较差等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塑料后尾门加热压合工装及压合方法,采用该压合工装和方法制得的后尾门不仅可缩短整个压合的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内板和外板的粘接质量,提高后尾门的密封性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后尾门加热压合工装,包括工作台、内板胎膜和外板胎膜,所述外板胎膜与机械手连接,所述内板胎膜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内板胎膜由多个加热模块围成的内板胎膜本体构成,且所述多个加热模块分别正对齐其所对应的外板的涂胶位置。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模块本体,所述加热模块本体的内部且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气流通道,所述加热模块本体上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可控制气流进入上述气流通道;
所述加热模块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其中,所述主流道沿加热模块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并与上述气流通道等长,所述主流道上且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布置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上述气流通道相贯通,且相邻出气口之间设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垂直于上述主流道布置。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流道和分流道的横截面还可以呈U型。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且在内板胎膜的左右两侧还对称设有压钳机构,且每侧设置有两个压钳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恒信汽车内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1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贴膜辅助检测对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固体胶棒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