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黄色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9075.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6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朱聪旭;郑直;武玺旺;崔灿;高远浩;何伟伟;法文君;冯铭华;杨培培;荆明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C03C8/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黄色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陶瓷釉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金黄色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过程为将微纳米银粉、钠长石、石英、滑石及方解石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为釉料,通过行星球磨将釉料制成釉浆,采用浸釉法施加釉料于陶瓷素坯表面,将施釉素坯干燥后置于程序可控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烧制,得到具有金黄色呈色效果的陶瓷釉产品。本发明利用微纳米银与釉料配方中其它成分及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釉烧制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扩散效应、凝聚等现象,在空气气氛条件下,采用程序可控高温炉制备得到具有釉面均匀呈现金黄色呈色、釉层光泽度好、釉质莹润、具有一定玉质感的陶瓷釉,没有针孔及橘釉等缺陷的陶瓷釉产品,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釉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黄色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唐、宋及清朝时期是我国古代陶瓷快速发展的时期,且均出现了极具代表性的瓷器种类,例如唐朝的唐三彩,宋代的“钧、汝、哥、官、定”五大名瓷,清朝的“斗彩”、“珐琅瓷”等。陶瓷作为我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发展至今,已具有典型地域性特点,例如景德镇的青花瓷、许昌的钧瓷、汝州的汝瓷等。目前,这些极具代表性的陶瓷地域对陶瓷的发展都比较重视,但主要集中在陶瓷文化、古陶瓷研究、仿古陶瓷研发等方面;陶瓷釉作为陶瓷的至关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覆盖在陶瓷表面,具有致密、光泽、美观等特点,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新型陶瓷釉的研发较少,已不能满足我国作为陶瓷大国及强国的发展步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黄色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微纳米银与釉料配方中其它成分及空气中的氧气之间在高温釉烧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扩散效应、凝聚等现象,在空气气氛条件下,采用程序可控高温炉制备得到具有釉面均匀呈现金黄色呈色、釉层光泽度好、釉质莹润、具有一定玉质感的陶瓷釉,没有针孔及橘釉等缺陷的陶瓷釉产品,此陶瓷釉可应用于陈设艺术瓷领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金黄色陶瓷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釉料、水、玛瑙磨球按照1.0:1.2:1.5-1.7的质量比混合后进行球磨,得到浆料,然后过滤并将滤液调制成密度为1.66-1.69g/cm3的溶液,得到釉浆;
其中,所述釉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微纳米银粉0.8%-3.5%、钠长石38.5%-45.5%、石英20%-23.5%、方解石19.5%-21.5%、滑石10.5%-13%;
步骤2,将陶瓷素坯在空气气氛下于850℃-900℃进行烧制,得到素烧陶瓷坯体;
将步骤1中制得的釉浆均匀涂敷在素烧陶瓷坯体表面,并充分干燥,得到施釉陶瓷素坯;
步骤3,将步骤2中制得的施釉陶瓷素坯在空气气氛下于1180-1280℃进行烧制,得到釉层表面均匀的金黄色陶瓷釉。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采用行星球磨机进行球磨,球磨转速为300-400r/min,球磨时间为10-16h。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微纳米银粉粒径为30-9000纳米。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陶瓷素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高岭土58%、石英28.5%、长石13.5%。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陶瓷素坯的烧制过程为:按照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850-900℃,保温20-3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施釉陶瓷素坯的釉层厚度为1.0-1.5mm。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充分干燥的温度为90-120℃,干燥时间为6-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9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