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PM2.5传感器校准的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7832.4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蔡云飞;方朝辉;曹小玢;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卓慧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智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3 | 代理人: | 刘朵朵 |
地址: | 200032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雾化发生装置 粒子 标准粒子 传感器校准 入口连接 二段式 缓冲管 混合罐 校准 加湿 自动进样装置 过滤装置 粉尘仪 光散射 过滤装置出口 发生装置 流量可调 输送管路 液晶显示 仓出口 操作屏 出口 填补 | ||
本发明一种用于PM2.5传感器校准的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系统,涉及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用于PM2.5传感器校准的标准粒子发生装置系统,包括自动进样装置,可搅拌的粒子混合罐,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二段式过滤装置,升温加湿缓冲管,液晶显示操作屏系统,光散射粉尘仪及校准仓构成。其中,自动进样装置通过输送管路与可搅拌的粒子混合罐连接;粒子雾化发生装置安装在粒子混合罐上;粒子雾化发生装置出口与二段式过滤装置入口连接,二段式过滤装置出口与升温加湿缓冲管入口连接,升温加湿缓冲管出口与校准仓入口连接;光散射粉尘仪与校准仓出口连接。操作方法包括步骤A.‑H。综上所述,本发明填补了相应市场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用于PM2.5传感器校准的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大气中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原总工程师魏复盛研究结果还表明,PM2.5和PM10浓度越高,儿童及其双亲呼吸系统病症的发生率也越高,而PM2.5的影响尤为显著。
为了了解家居环境的PM2.5浓度情况,控制空气净化器及新风系统的开启和关闭,选购合适的PM2.5检测仪成了当务之急。
传统的PM2.5检测方法分为:重量法、振荡天平法、β射线吸收法等,但基于上述三种原理的设备都是普通大众无法直接使用的,无法满足大众对自身所处环境PM2.5的检测需求,因此价格便宜,使用场合方便,且精度可以达到家用等级的PM2.5传感器应运而生。
但受硬件条件影响,现有的PM2.5传感器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即使同批次的传感器也未必能保持数据的一致,其结果是会使采用传感器的同批设备的数据出现倒挂现象,导致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无法准确获得当前环境的实际情况。同时PM2.5传感器的校准方法普遍是在大空间内通过使用指定焦油含量的香烟燃烧或发生高粒径的煤粉进行浓度衰减测试,并无在指定浓度下的多点校准。这些都直接影响PM2.5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
另据检索,对CN 206489036U PM2.5质量浓度监测仪校准装置、CN103674796B一种多通道PM2.5监测仪校准装置、CN105572005A一种基于光散射法的PM2.5监测仪校准方法及装置、CN105675461A一种PM2.5检测仪的校准标定方法......等装置或方法的分析,它们存在结构复杂或不易操作或精度不高不稳定或成本高等等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和不足,提出一种用于PM2.5传感器校准的标准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系统,包括:自动进样装置,可搅拌的粒子混合罐,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二段式过滤装置,升温加湿缓冲管,液晶显示操作屏系统,光散射粉尘仪及校准仓构成。
其中,自动进样装置通过输送管路与可搅拌的粒子混合罐连接;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安装在粒子混合罐上;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的出口与二段式过滤装置入口连接,二段式过滤装置出口与升温加湿缓冲管入口连接,升温加湿缓冲管出口与校准仓入口连接;光散射粉尘仪与校准仓出口连接。自动进样装置、流量可调粒子雾化发生装置的自动控制与液晶显示操作屏系统连接。
进一步,
所述自动进样装置,设置有标准粒子输入口和去离子水存水罐;
所述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与外部压缩空气管路连接,获得清洁干燥压缩空气以实现粒子雾化功能;
所述流量可调的粒子雾化发生装置与液晶显示操作屏系统作电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卓慧,未经赵卓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7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油气水管流蜡沉积模拟实验装置
- 下一篇:检测颗粒物的方法、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