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0198.3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宪亮 |
主分类号: | C12Q1/48 | 分类号: | C12Q1/48;C12Q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酸激酶同工酶 检测试剂 试剂盒 乙酰半胱氨酸 葡萄糖 表面活性剂 二磷酸腺苷 磷酸脱氢酶 生物缓冲剂 试剂稳定性 检测结果 磷酸肌酸 人体血清 医学检验 已糖激酶 准确度 醋酸镁 抗体 检测 应用 | ||
本发明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所述试剂R1包括以下组分:10~20g/L的生物缓冲剂、1~3g/L的醋酸镁、5~10g/L的N‑乙酰半胱氨酸、0.5~2KU/L的已糖激酶、0.5~2.5g/L的表面活性剂和0.8~2.5mL/L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抗体;所述试剂R2包括以下组分:5~20g/L的磷酸肌酸、1.5~5g/L二磷酸腺苷和8~18KU/L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本发明的试剂盒可应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活性,试剂稳定性高且检测结果具有高精密度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是由M和B亚基构成的杂化型二聚体,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是心肌酶谱中最有特异性的酶,
正常人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肌酸激酶的主要活性部分)的活性,只有少量的CK-MB,CK-MB占CK总活力小于5%,绝对值不超过25U/L,而且CK-MB的测定值随CK的测定值增高而上升。当炎症或者梗死等原因引起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使得大量的CK释放到血液中,这时血清中CK-MB占CK总活力>5%为阳性,最高值达12%~38%。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3小时,血清内CK-MB即可升高,12~24小时达峰值。因此CK-MB活性增高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对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和确定有无心肌坏死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临床上最普遍采用免疫抑制法,可能是血清中存在巨CK、CK-BB、AK等影响试剂单克隆抗体与肌酸激酶中的M亚基结合,存在未被抑制的CK-M,M亚基同时与B亚基参加酶反应,而且因计算时结果乘以2,更加扩大了误差;并且,检测仪器温飘及脂浊标本的干扰,都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从而使得测定结果不可靠,并且,试剂的稳定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旨在提供一种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稳定性好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R1和试剂R2;
所述试剂R1包括以下组分:10~20g/L的生物缓冲剂、1~3g/L的醋酸镁、5~10g/L的N-乙酰半胱氨酸、0.5~2KU/L的已糖激酶、0.5~2.5g/L的表面活性剂和0.8~2.5mL/L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抗体;
所述试剂R2包括以下组分:5~20g/L的磷酸肌酸、1.5~5g/L二磷酸腺苷和8~18KU/L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下面对本发明试剂盒中的各种试剂的功效/作用做具体说明:
生物缓冲剂:为酶促反应提供稳定的、适宜的PH环境。试剂储存时,为试剂提供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保证试剂的有效储存。
醋酸镁:血清钙离子是镁离子的竞争抑制剂,加入EDTA可以消除钙离子的影响。加入的醋酸镁可提供镁离子,虽然也可以被EDTA螯合,但由于加入量充足,不影响对肌酸激酶的激活。
N-乙酰半胱氨酸:肌酸激酶的巯基很容易失活,有时要用带巯基的物质激活巯基。加入N-乙酰-L-半胱氨酸可以激活肌酸激酶。血清保本在保存期内,会因为日光使得肌酸激酶失活,反应液中的EDTA和N-乙酰-L-半胱氨酸可以使经4℃保存一周的血清中的肌酸激酶重新激活达99%。
已糖激酶:葡萄糖和ATP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生产葡萄糖六磷酸和ADP。
环氧丙烷一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F88:新型的低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改变界面特性、羟基性质以及逆溶性的性能。对原料起到乳化分散的作用,确保试剂体系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烷基葡糖苷:高表面活性、黏度较高、泡沫丰富、细腻稳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有明显增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宪亮,未经曾宪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0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