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推重比飞行器的星际转移有限推力入轨迭代制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5382.9 | 申请日: | 2019-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12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乔栋;庞博;韩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阳理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邬晓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重 飞行器 星际 转移 有限 推力 入轨迭代 制导 方法 | ||
1.低推重比飞行器的星际转移有限推力入轨迭代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地球质心惯性系下建立探测器动力学方程,并给定探测器动力学方程的初始条件和终端目标;
步骤二:将探测器在地球质心惯性系下的位置、速度转换到入轨点惯性系下,并表示成轨道根数形式;
步骤三:简化探测器动力学方程,根据制导策略对探测器进行控制,制导至符合相应终止条件后停止制导,探测器进入星际转移轨道,实现探测器从近地轨道到星际转移轨道的直接转移,但无法准确到达目标星体附近目标轨道;所述的相应终止条件为探测器的发动机满足关机条件
步骤四:进行轨道中途修正,使探测器到达目标星体附近目标轨道,即实现低推重比飞行器的星际精确转移;
步骤一实现方法为,
探测器在地球大气层外运动,其动力学模型在地球质心惯性系上的表达式为:
式中为探测器在地球质心惯性系中地心位置矢量,为探测器在地球质心惯性系中速度矢量,为探测器的重力加速度矢量,T为推力大小,m(t)为探测器当前质量,为推力方向单位矢量,Isp为探测器发动机比冲,g0为地球海平面平均重力加速度;
初始条件为:
其中t0为迭代制导初始时间,分别为迭代制导初始位置和速度;
终端目标为:到达目标星体近星点,并满足近星点高度和轨道倾角约束;
步骤二实现方法为,
由地球质心惯性系到入轨点惯性系转换矩阵为:
R=cx(π)cz(π/2)cz(wf+θf)cx(if)cz(Ωf)
其中if为入轨点轨道倾角,Ωf为入轨点升交点赤经,wf为入轨点近日点幅角,θf为入轨点真近点角;cx为绕x轴旋转矩阵,cz为绕z轴旋转矩阵;
根据二体运动理论,将表示为轨道根数形式(a,e,i,Ω,w,θ),其中a为轨道半长轴,e为轨道偏心率,i为轨道倾角,Ω为升交点赤经,w为近日点幅角,θ为真近点角;
步骤三实现方法为,
将步骤一中所述的探测器动力学方程进行简化:
其中为当前点和目标点的平均重力加速度;
在制导过程中,在不对位置进行约束时,则
式(4)中的控制变量Ibx,Iby,Ibz为
其中分别为星际转移轨道上参考点的速度分量,vx0,vy0,vz0分别为当前点的速度分量,gx0,gy0,gz0分别为当前点和目标点的平均引力加速度分量,Tg为探测器预设继续开机时间,W0为视加速度在(0,Tg)积分;参考点为给定的参考星际转移轨道的入轨点;
W0,Tg由式(6)和式(7)迭代得到;
其中Vex为发动机排气速度,单位m/s;τ为探测器质量燃尽时间,单位s
其中R为推进剂每秒消耗量,单位kg/s,m0为探测器在当前制导周期中的初始质量;
在对位置进行约束时,则只能约束y、z两个方向;
式(4)中的控制变量Ibx,Iby,Ibz为
其中C1,C2,C3与无位置约束时控制变量相同,D2-E2t,D3-E3t为增加的小量;
令
其中y*,z*分别为参考点位置在入轨点惯性系下的y,z轴分量,y0,z0分别为飞行器当前位置在入轨点惯性系下的y,z轴分量;W1为视加速度与时间乘积在(0,Tg)区间积分,使用分部积分得;
W1=τW0-VexTg (14)
S0,S1分别为视加速度和他与时间乘积在(0,Tg)区间二次积分,相当于W0,W1对时间一次积分;
S0=TgW0-W1 (15)
得到解:
在制导过程中,为了满足终端质量约束的前提下尽量将收敛性提高,采取以下控制策略:
Ibx=C1/λ
Iby=C2/λ,Tg<K
Ibz=C3/λ
Ibx=C1/λ
Iby=(C2+D2-E2t)/λ,Tg>K
Ibz=(C3+D3-E3t)/λ
其中K为制导切换参数;在控制时,使用剩余时间作为判断依据,进行制导策略的切换;
在制导过程中,中途切换控制策略可能会导致姿态变化率大,因此需要在控制过程中加入姿态变化率上限Δ,即当此时刻计算出的理论姿态与前一制导周期末端姿态相差过大时,使姿态角变化值设为最大变化值,以此保证姿态变化率在可控范围内;
所述控制策略的实际开机时间为T0,T0<Tg,设定探测器的发动机在满足如(18)所示的条件时关机;
其中af,ef为控制末端时刻的半长轴和偏心率,为参考点的半长轴和偏心率,ap,ep为给定半长轴和偏心率误差;
当探测器制导至符合如(18)所示的关机条件后停止制导,仅需满足
步骤四实现方法为,
由于步骤三中末端轨道根数与参考点存在偏差,故需加脉冲中途修正使探测器到达目标星体附近目标轨道,使其到达预定目标轨道而不与目标星体相撞,即实现低推重比的星际精确转移;中途修正脉冲求解方法如下:
发动机关机后,由于其他星体引力逐渐增大,故建立探测器动力学方程如下:
其中μe,μm分别为地球和其它星体的引力常数,为地心到探测器位置矢量,为探测器到其它星体位置矢量;
探测器当前位置为当前速度为为到达目标轨道,需求解出速度以状态为初值,从当前位置利用式(19)进行积分到达近星点,满足打靶方程:
其中rmb为目标星体半径,h为绕目标星体圆轨道高度
积分终端停止条件为:
为探测器相对其它星体的速度矢量
通过求解打靶方程(20)得到中途修正脉冲为
由于有限推力控制阶段在入轨点惯性系中进行,故到达目标星体的轨道倾角与预定值相差不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推重比飞行器的星际转移有限推力入轨迭代制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中途修正时间定于发动机关机后一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53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