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32803.2 | 申请日: | 201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4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陆训;王金桥;汪跃中;朱亮;吴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B60K11/04;B60H1/00;B60R16/023;B60L50/15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程式 电动车 管理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发动机冷却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电池组独立冷却系统及空调冷却系统回路,其中空调系统冷却系统回路包括与电池组冷却系统共同作用的复合冷却系统,通过集成化整车热管理系统,在不通过工况下,各冷却系统独立工作,同时又相互作用,达到有效合理工作,在达到有效冷却热源部件的目的,保障各元件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温度下工作的同时,降低整车能量损耗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电动汽车热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不断恶化,温室效应严重,传统汽车的内燃发动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已经使人们意识到发展环境友好型汽车的重要性。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电动汽车的研发,电动汽车由于在能量利用率、环保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电动汽车的开发与研究,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
能源和环境问题己经成为制约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因此,可增加续驶里程的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纯电动汽车成为现阶段最有可能进入家庭使用并具备产业化前景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因而也成为目前国内外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发展的一种新型新能源汽车产品。
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低成本、节油率高、低排放、可增加续驶里程、基础设施投入少等诸多优点,在动力电池技术瓶颈尚未解决之前,是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佳技术方案,也是我国现阶段应用最多,大力推广的技术路线。而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传递系统复杂,如何能够确保各动力传输元件在一个最佳的温度工作范围能正常工作,就需要有一套合理有效的整车热管理系统,本发明主要介绍一种能够根据实际工况需求,来合理有效的控制冷却系统的循环水路,达到有效提高热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合理有效的控制冷却系统的循环水路,达到有效提高热管理系统实际运行性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增程式电动车包括为电池发电的发电机,以及驱动发电机工作的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
所述发动机冷却系:发动机出水口连接第一三通阀进口,所述第一三通阀其中一个出口经第一低温散热器、第一截止阀连接第一水泵进水口,另一个出口经暖风单元连通第一水泵进水口,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发动机进水口;
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电控部件的水冷单元依次串联构成串联水路,所述串联水路的一端连接第二水泵出水口,另一端连接第二三通阀进水口,所述第二三通阀其中一个出口经第二低温散热器连接第二水泵进水口,另一个出口直接连接第二水泵进水口。
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空调冷却系统:冷凝器一端连接空压机,另一端经第一膨胀阀、第二截止阀和HVAC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
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电池组独立冷却系统:所述冷凝器一端连接空压机一端,所述冷凝器另一端旁通出支路经第三截止阀、第二膨胀阀连接换热器,所述空压机另一端旁通出支路连接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经第三水泵连接电池包一端,所述电池包另一端旁通出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一电磁阀连接换热器构成循一个环回路,另一路经第二电磁阀和第三低温散热器连接换热器构成另一个循环回路。
所述电控部件包括发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发电机、驱动电机。
基于所述增程式电动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当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冷却系统工作,若发动机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第一三通阀保持第一水泵-发动机-第一三通阀-暖风单元-水泵保持通路,否则,控制第一三通阀保持第一水泵-发动机-第一三通阀-第一低温散热器 -第一截止阀-水泵保持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32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