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的底板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7941.5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敦;山口真生;西村和久;河本康伸;安藤贵博;渡边英范;永山享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36 | 分类号: | B60N2/36;B60N2/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靠背 行李室 底板 后座椅 前座椅 座垫 底板构造 折叠 放倒 背面 室内 行李 车门开口 行李装卸 无中柱 折叠的 搭架 后柱 汽车 装卸 装载 | ||
提供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在车室内形成宽阔且容易装卸行李的行李室底板。前座椅(31)能够以将座椅靠背(33)向前方放倒而重叠于座垫(32)上的方式进行折叠,后座椅(39)能够以将座椅靠背(41)向前方放倒而重叠于座垫(40)上的方式进行折叠,在将前座椅(31)及后座椅(39)折叠的状态下,通过在形成于前座椅(31)的座椅靠背(33)的背面与后座椅(39)的座椅靠背(41)的背面之间的间隙上搭架行李室板(49),而能够形成从前柱(12)至后柱(14)的范围内的行李室底板(53),因此不仅能够在车室内形成宽阔的行李室底板(53)而装载大量行李,而且能够通过无中柱的宽阔的车门开口(15)容易地进行行李装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下纵梁、前柱、车顶侧梁及后柱划分出供前车门及后车门配置的车门开口、且在将左右的上述下纵梁之间连接的底面板上配置有前座椅及后座椅的汽车的底板构造。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汽车的座椅装置:使汽车的后座椅的座垫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立起,并且将座椅靠背向前放倒而收纳于此前座垫所在的空间,由此,在车身后部构成宽阔的行李室底板。另外记载了上述汽车也可以不具有中柱而具有对于前车门及后车门共通的车门开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166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以往的构造具有立起后的后座椅的座垫使行李室底板的车宽方向尺寸变窄的问题,而且由于在前座椅的位置处没有形成行李室底板,所以具有不仅无法搭载长尺寸的行李而且无法将对于前车门及后车门共通的宽阔的车门开口有效利用于行李装卸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车室内形成宽阔且容易装卸行李的行李室底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通过下纵梁、前柱、车顶侧梁及后柱划分出供前车门及后车门配置的车门开口,在将左右的上述下纵梁之间连接的底面板上配置有前座椅及后座椅,上述汽车的底板构造的特征在于,上述前座椅能够以将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而重叠于座垫上的方式进行折叠,上述后座椅能够以将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而重叠于座垫上的方式进行折叠,在将上述前座椅及上述后座椅折叠的状态下,通过在形成于上述前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与上述后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背面之间的间隙上搭架行李室板,而能够形成从上述前柱至上述后柱的范围内的行李室底板。
另外根据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底面板从前侧朝向后侧具备第1横梁、第2横梁、第3横梁及第4横梁,上述前座椅的前后的腿部分别支承于上述第2横梁和上述第3横梁,上述后座椅的前后的腿部分别支承于上述第3横梁与第4横梁之间的第1加强部和上述第4横梁,折叠状态下的上述前座椅支承于上述第1横梁、或上述第1横梁与上述第2横梁之间的第2加强部。
另外根据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前车门经由铰链开闭自如地支承于上述前柱,上述后车门滑动自如地支承于设在上述车顶侧梁及上述下纵梁上的上下的导轨。
另外根据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上述前柱的车宽方向内表面、和上述前座椅的座垫后部的车宽方向内外位置处,具备卡定行李固定用带的带卡定部。
另外根据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前座椅或上述后座椅能够将上述座椅靠背向前方放倒而使其与上述座垫的上表面重合。
另外根据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底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方案2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前座椅或上述后座椅能够将上述前腿部及上述后腿部向前方放倒而使上述座垫与上述底面板的上表面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79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方法及调节装置
- 下一篇:乘员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