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与铵化动态的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89904.6 | 申请日: | 2019-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乃森;石广跃;刘福霞;刘乐;戈晓峰;王燕;宋希;刘敏;李思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尿素 纵向 迁移 动态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与铵化动态的测定方法,先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制作模拟土柱,然后实验土柱施入尿素,未施用尿素为对照土柱,实验过程定时取实验土柱和对照土柱测量指标,计算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速率MR和铵化率AP。本发明技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精细研究不同的水分运筹下尿素施用后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和铵化动态,从而可有针对性的对水肥进行综合管理,调控尿素的垂向移动距离和转化,使之尽量停留在作物的根系密集层,进而实现氮素养分供给与农作物需求在时间、空间上高度耦合,实现在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效益的同时大幅控减尿素等化学氮肥的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耕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与铵化动态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氮素养分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是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数量最多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且农作物产量越高则从土壤中吸收带走的氮素养分数量越多。施用化学氮肥一直是重要的农田养分管理措施,亦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并且随着耕地总量的减少、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耕地产出量的需求还将不断增大。我国化学氮肥用量持续地、迅速地增加,时至当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氮肥消费大国,占全球氮肥总用量的30%。我国化学氮肥年用量从1978年的763.9万吨增至2011年的2381.4万吨,增加了211.74%,但同一时期粮食年产量仅仅增加了87%。导致我国化学氮肥过量投入的原因是化学肥料施用技术不科学引起的氮肥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当前消费的化学氮肥品种以尿素、碳酸氢铵为主,分别约占总消费量的70%、20%,氮肥利用率则分别约为40%、25~30%。未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氨挥发损失、硝化-反硝化损失、淋溶损失和渗漏损失。这些损失掉的大量氮素,不仅是社会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并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尿素极易溶于水,转化为铵态氮之前一直随着水分移动。尿素的铵化过程受温度影响显著,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温度下,当农田土壤的自身特性、含水率、通气性等因素有明显差异时,尿素的铵化动态过程仍会有显著差异。现有施肥技术对尿素施入农田后的垂向移动与铵化动态关注较少,普遍轻视农田水分管理对尿素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与铵化动态的测定方法,可精细研究尿素施用后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和铵化动态,为有针对性的水肥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从而调控尿素的垂向移动距离和转化使之尽量停留在作物的根系密集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土壤中尿素纵向迁移与铵化动态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模拟土柱
取待研究的土壤或基质,根据具体研究需要将其调成所需含水量,装入直径为的柱形直筒中,土层高度根据研究需要设置,直筒底端裹有纱布,沉实稳定后制得模拟土柱;
(2)将模拟土柱置于所需研究的温度T下,待模拟土柱内外温度一致后,按研究需要施入尿素,施入尿素后的模拟土柱继续置于温度T下,实验的持续时间以及水分管理由具体的研究确定;与实验土柱处理相同但未施用尿素的土柱为对照土柱;
(3)实验过程定时取实验土柱和对照土柱测量指标,取样的次数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9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