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辆到站顺序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82610.0 | 申请日: | 201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青;陈凌子;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23 | 分类号: | G08G1/123;G06Q10/04;G06Q5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 车辆 到站 顺序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辆到站顺序的确定方法,包括:在时间内,对预设区域内的公交车辆行驶状态的数据参数进行跟踪采样,得到各交通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基于各公交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及前一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推测各车辆在基准时刻的GPS位置信息,进而对车辆的行驶顺序进行排列,得到车辆行驶序列;基于第二预设区域内的公交车辆的驶入情况及排序结果确定车辆到站顺序并发布车辆到站动态信息。其中,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均与公交车辆的停靠站台所在位置相关。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在站台现场为乘客提供精确、实时的车辆到站信息,为规范乘客乘车行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进而有效提高乘客乘车效率和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公交车辆到站顺序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已有的基础道路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行需求,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高道路利用率和居民出行效率,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对构建良好的城市交通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有的公交系统中,乘客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为乘客提供车辆进站的大致时间,不能确定多辆公交车进站时的进站次序。典型地,当多辆公交车同时进站时,乘客只能根据个人视觉感官判断所乘公交车的停靠位置情况,从而产生追逐车辆、拦截车辆、拥挤上车等不文明现象。在BRT封闭站台等场所,缺少准确车辆进站次序,对正常的排队乘车也会造成影响。不仅影响乘客乘车效率和公交车整体运行效率,还会引起一定的安全问题。
目前,智能公交系统中,公交车都安装有GPS等定位设备,具备记录车辆全时空行驶状态数据的功能。通常情况下,GPS设备能采集到的车辆行驶数据包括:数据采样时间、运行线路、车辆编号、当前经纬度位置、运行速度、上下客记录等。这些信息可以为公交车的进站次序判别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辆停靠顺序的确定方法,充分利用公交车GPS设备采集车辆行驶轨迹数据,对进站车辆的先后顺序进行判别,为乘客提供精细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为规范乘客乘车行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时间内,对预设区域内的公交车辆行驶状态的数据参数进行跟踪采样,得到各所述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所述行驶数据主要包括当前采样时刻、当前采样时刻所述车辆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数据、车辆所属线路及车辆的行驶速度;基于各所述公交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及前一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推测各车辆在基准时刻的GPS位置信息,进而对所述的多辆公交车辆的行驶顺序进行排列,得到车辆行驶序列;基于所述公交车辆驶入第二预设区域的情况及排序结果确定所述车辆到站先后顺序并进行车辆到站信息的实时发布。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在时间内,对预设区域内的公交车辆行驶状态的数据参数进行跟踪采样,得到所述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站台正常运行的公交停靠线路;划定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预设区域位置、大小、形状等参数设置均与所述站台和所述目标车辆的基本情况有关;基于所述停靠线路和所述预设区域,以GPS坐标为划分依据筛选接入行驶在预设区域内的具有在所述站台停靠权利的目标车辆的采样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冗余、数据缺失、GPS数据漂移等异常处理操作。
结合第一种可能,本发明提供了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基于各所述公交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及前一采样时的行驶数据,推测各车辆在基准时刻的GPS位置信息,进而对多辆公交车辆的行驶顺序进行排列,得到车辆行驶序列的步骤,包括:根据各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采样时刻,确定基准时刻;根据各所述目标车辆在当前采样时刻及前一采样时刻的行驶数据,推算各所述目标车辆在所述基准时刻的经纬度数据;基于各述目标车辆在所述基准时刻的经纬度数据对所述目标车辆的行驶顺序进行排列,得到车辆排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82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指纹录入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