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165067.3 | 申请日: | 2019-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4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管义锋;杨楷涵;何铭;盛瑞琨;张一弛;杨文天;李岳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G8/00;B63G8/40;B63G8/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力 水下 工作站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包括对接舱和耐压载人舱,所述耐压载人舱环绕对接舱均匀设置,并与对接舱连通,所述对接舱分为三层,底层为空心双层底,内部为压载水仓,中间层内设有高压气舱和水舱,顶层为实验舱,耐压载人舱分为三层,底层为空心双层底,内部为载人仓压载水仓,中间层包括防倾舱,顶层为互相连通的实验舱和生活舱,并在顶部设有二氧化碳与废弃处理装置,氧气处理装置,同时在顶部设有与实验舱连通的运输器对接舱,在互相对称的两个耐压载人舱的实验舱内设有可伸出舱外的机械臂和采样栏,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在海底的长期工作生活,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海底科研工作的风险性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工作站的物资、人员的工作装置,具体为一种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水下工作站的工作深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深,但是无论是哪一代的水下工作站,其载员人数都不超过三人,水下工作时长不超过二十小时,除了工作站本身的建造规模较小以及作业本身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工作站水下生命支持系统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潜水员长期在海底生活工作的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包括对接舱和耐压载人舱,所述耐压载人舱环绕对接舱均匀设置,并与对接舱连通,所述对接舱分为三层,底层为空心双层底,内部为压载水仓,中间层内设有高压气舱和水舱,顶层为实验舱,耐压载人舱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层为空心双层底,内部为压载水仓,中间层包括防倾舱,顶层为互相连通的实验舱和生活舱,并在顶部设有二氧化碳与废弃处理装置,氧气处理装置,同时在顶部设有与实验舱连通的运输器对接舱,在互相对称的两个耐压载人舱的实验舱内设有可伸出舱外的机械臂和采样栏,对接舱顶层还包括样本储备仓,废物收集舱,紧急避难仓,物质储备舱和电力转换装置。耐压载人舱顶部设有照明设备,所述对接舱底部还设有声波测距仪和测绘传感器。
为了实现在海底着陆,所述对接舱底部设有固体压载块,所述耐压载人舱底部设有着陆架。
为了保证系统在海底的平衡稳定,所述防倾舱内设有液压泵和防倾装置。
所述耐压载人舱顶部设有照明设备,所述对接舱底部还设有声波测距仪和测绘传感器。
为了观察机械臂和采样栏的工作状态,耐压载人舱靠近机械臂一侧设有观察窗。
为了提高壳体的耐压性和稳定性,所述对接舱为球形。
进一步地,所述耐压载人舱的生活舱分为互相连通的起居舱和数据处理舱。
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在海底的长期工作生活,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海底科研工作的风险性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耐压载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耐压载人舱的机械臂一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张力腿水下工作站系统,与水面支持平台和水下工作站之间通过零浮力光电混合缆连接,并将电力等必须资源输送到水下工作站。水下工作站系统主要由对接舱1和耐压载人舱2组成,对接舱1为球形,耐压载人舱2为四个,对称分布在对接舱1的四周,并通过对接机构与对接舱1连通,紧急情况下,四个耐压载人舱2可抛弃,所有人员到对接舱1进行避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均码潜水全脸面罩
- 下一篇:一种可自调节的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