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阻燃隔热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165022.6 申请日: 2019-03-05
公开(公告)号: CN109880423A 公开(公告)日: 2019-06-14
发明(设计)人: 宋乙丹;孙连来;时卓;陈科全;陈红霞;黄亨建;陈翔;寇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9D5/18 分类号: C09D5/18;C09D161/06;C09D163/00;C09D7/61;C09D7/63;C09D7/65;C09D167/00;C09D161/24;C09D133/00;C09D171/14
代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代理人: 刘渝
地址: 621000***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制备 涂料 隔热防护 新型阻燃 防火阻燃树脂 导热系数 防火阻燃 隔热填料 隔热性能 力学性能 涂层材料 阻燃树脂 成炭剂 发泡剂 重量份 阻燃剂 溶剂 改性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阻燃隔热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涂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防火阻燃树脂30‑50份、改性阻燃树脂20‑40份、成炭剂9‑24份、阻燃剂8‑23份、发泡剂3‑8份、隔热填料30‑70份、助剂0.5‑2份,溶剂10‑18份。本发明制备的涂层材料既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性,又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力学性能好、导热系数低、比热容高等多功能性,并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阻燃隔热防护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中,舰艇、航母等作战平台上装备了各类武器,为提高作战能力,武器型号的能量和威力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却是安全隐患的增多。二战以后,火灾和爆炸是很常见的一类弹药事故,外军一直将这种事故视为“头号劲敌”。舰艇、航空母舰是危险高度集中的浮动武器基地,众多弹药、飞机、设备、油料等密集排列且船员众多,除人为纵火外,引发舰艇、航母火灾的因素繁多,例如:武器弹药在运输、吊装过程中操作不当;战争中遭受敌方武器打击;易燃物的存储、搬运不当;舰上人员行为不当或失职;弹药走火或舰载机起火;甲板上不停进行的起飞及降落作业等。

航母及舰艇火灾会使所携带的弹药受到烘烤,而弹药中的含能材料对外界热刺激极为敏感,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就可能会出现弹药自点火或爆炸等现象,并且由于舰艇、航母上携带弹药密集,因此极易导致弹药发生殉爆,引发连锁爆炸,严重危及舰艇和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上个世纪开始,美国海军武器装备事故频发,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航空母舰数次着火,损失惨重。

从近几十年美欧及俄罗斯航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来看,火灾引发武器弹药爆炸是导致舰艇、人员毁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舰载典型战斗部进行相应的热防护设计,延缓战斗部在热刺激下的反应时间,降低其反应等级是避免舰艇在火灾时发生不可挽回事故的重要举措。

阻燃隔热防护涂层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火灾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延缓火势的蔓延,降低弹药的升温速率,延长弹药的反应时间,对弹药起到隔热防火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火灾初期,能够有效地为武器弹药提供强有效的热防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阻燃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涂料能够对弹药表面实现有效热防护同时又能有效阻止或延缓火势蔓延。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阻燃隔热防护涂料,所述涂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防火阻燃树脂30-50份、改性阻燃树脂20-40份、成炭剂9-24份、阻燃剂8-23份、发泡剂3-8份、隔热填料30-70份、助剂0.5-2份、溶剂10-18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火阻燃树脂固含量≥60%,改性阻燃树脂固含量≥60%。

专利防火阻燃树脂与改性阻燃树脂均是相应的纯树脂组分与溶剂的混合体系。固含量是指纯树脂组分质量占相应的整个树脂体系质量的百分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防火阻燃树脂选自酚醛树脂、卤化树脂、聚酯、卤代烯烃树脂、氨基树脂、呋喃树脂、杂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改性阻燃树脂选自环氧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等经过阻燃改性而成的改性阻燃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成炭剂选自淀粉、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羟基阻燃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阻燃剂选自卤素阻燃剂、硅系列阻燃剂、磷系阻燃剂、三嗪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发泡剂选自偶氮化合物、磺酰肼类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碳酸盐、水玻璃、碳化硅、炭黑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辽宁省轻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5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