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60254.2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鹏;张建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14 | 分类号: | C08F220/14;C08F220/18;C08F220/20;C08F220/06;C08F214/14;C08F2/38;C08L27/06;C08L33/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象山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杨政委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超高分子量 熔体增强剂 调节剂 熔体 蒸馏水 聚合物单体混合物 分子量调节剂 表面均一性 调节剂用量 成型加工 缓冲溶剂 力学性能 预乳化液 原料成本 制备过程 辅助剂 均匀性 乳化剂 相容性 引发剂 有效地 低PVC 乳液 聚合 能耗 | ||
本发明涉及PVC加工助剂技术领域,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100‑120份蒸馏水、20‑30份聚合物单体混合物、1‑4份分子量调节剂、2‑6份乳化剂、1‑2份辅助剂、1‑3份引发剂、1‑3份缓冲溶剂,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2)乳液的聚合;(3)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的制备。与传统调节剂(ACR)相比,本发明制备的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具有与PVC更优良的相容性,能够有效增强PVC的力学性能;成型加工过程中,能更有效地提高PVC熔体的均匀性,从而带来制品极佳的表面均一性;能显著增加PVC的熔体强度,并有效降低PVC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及传统调节剂的使用量;其用量为传统ACR调节剂用量的30wt.%‑60wt.%,其有效的较低PVC原料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VC加工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VC是世界最常用五大通用塑料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PVC制品使用量每年以21%以上的速度增长,在2005年我国PVC年产量已达到750万吨,而2007年PVC用量将超过了1000万吨。然而,PVC的需求量快速的增加,但是PVC的加工也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PVC熔体延展性差,易导致熔体易破碎,促使PVC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及鲨鱼皮等问题。因此,PVC加工时往往需要加入加工助剂,以改善其熔体强度低的问题。但现在市场上售卖的增强PVC熔体强度的助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但是其增强的有限,其加入量较多,成本相对较高,此外,由于加入的助剂较多,影响了PVC制品的力学性能,同时对于较低密度板制备较为困难,影响气泡的发布。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是目前行业所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强PVC力学性能的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按照质量份数包括有100-120份的蒸馏水、20-30份的聚合物单体混合物、1-4份的分子量调节剂、2-6份的乳化剂、1-2份的辅助剂、1-3份的引发剂、1-3份的缓冲溶剂。
所述的聚合物单体混合物为质量份数为10-20份的甲基丙烯酸甲酯、4-6份的甲基丙烯酸丁酯、5-10份的丙烯酸羟乙酯、6-9份的丙烯酸、5-8份的1-氯-2-丁烯、10-15份的2-氯-1-丁烯的混合物。
所述的分子量调节剂为质量份数为20-30份的十二烷基硫醇、10-15份的丁十二烷基硫醇、6-10份的十一烷基硫醇、5-10份的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为质量份数为10-15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4-8份的十二烷基磺酸钾、3-6份的CO-436、5-8份的月桂酸钠、4-8份的的混合物。
所述的辅助剂为质量份数为6-8份的乙二醇、3-5份的辛醇、4-8份的己醇、1-3份的聚乙烯醇加入混合机中进行混合均匀后得到的的混合物。
所述的引发剂为质量份为1-3份的过硫酸钠和10-20份的蒸馏水的混合物。
所述的缓冲溶剂为:将质量份数为3-4份的碳酸氢钠、1-3份的磷酸二氢钠、1-2份的碳酸钠、30-40份的蒸馏水的混合物。
所述的还原剂为质量份数为2-3份的亚硫酸氢钠、1-2份的多硫化钠、20-30份的蒸馏水的混合物。
一种超高分子量的PVC熔体增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单体预乳化液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慧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60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