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及浇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59428.3 | 申请日: | 2019-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海涛;张继;朱春雷;李胜;王红卫;张熹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D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注 熔体流动 后壁 前壁 漏斗 容纳腔室 弧形壁 合金 金属铸造技术 合金铸件 气孔现象 水冷坩埚 成品率 球体 缺边 铸件 铸造 | ||
1.一种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包括前壁和后壁,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具有一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底部具有一流道;所述前壁为一半球体的二分之一,所述后壁为一弧形壁,且所述弧形壁的顶部向外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与所述容纳腔室之间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壁的顶部向外倾斜的角度为70-8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的长径比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直径为铸件浇口直径的0.3-0.6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采用石墨材质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外部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用于感应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TiAl合金性熔体流动稳定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顶部还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扩展部。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8所述的漏斗的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将母合金放置于冷坩埚中,铸件型壳放置在浇注炉内指定位置;
第二,将线圈放置在浇注炉内指定位置,保证轴线沿竖直方向,并在线圈内放置漏斗后对位置进行微调,使线圈与漏斗之间的距离为5~10mm,线圈下沿与漏斗流道下端面平齐;
第三,通过端面配合将流道与漏斗主体进行组合,然后将漏斗放置在型壳浇口正上方,并保证轴线沿竖直方向;
第四,关闭炉门,抽真空后充氩保护进行母合金熔炼,同时给漏斗外侧的线圈通电,加热功率通过在漏斗上端面施加的测温电偶测得的温度为TiAl合金熔点来确定,每种规格漏斗只需进行一次测温;
第五,待冷坩埚中合金完全熔化后,将TiAl熔体由冷坩埚浇注到漏斗中,冷坩埚断电;
第六,进入漏斗的第一股熔体斜向浇注到漏斗的后壁,而后迅速向流道汇集,经过流道,以满流状态竖直向下进入铸件型腔;
第七,待TiAl合金熔体完全进入铸件型腔后,漏斗外侧的线圈断电;
第八,铸件出炉后,取出漏斗,将流道及粘在其上TiAl凝壳与漏斗主体分离,重新更换流道后漏斗后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钢铁研究总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942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少铸件缺陷的铸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型芯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