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6928.1 | 申请日: | 2019-03-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平;李俊萍;武少尉;郭雨;钟宜帆;范孟;王陈亮;徐宁宁;韩黎明;赵旭;郑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2/00 | 分类号: | B60R22/00;B60R2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自动 佩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包括车顶、座椅、车身、车门和安全带,所述车身的顶部设有车顶,所述车身的外侧设有车壁,所述车壁的一侧设有车门,且车门位置处的车身内部设有座椅,所述车门一侧的车壁内侧壁顶端设有收卷口。本发明通过在固定杆底部的两侧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并将限位块顶部的同一端呈斜面状布置,当固定杆下降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槽挤压限位块上的斜面端迫使限位块与滑杆整体挤压复位弹簧回缩,并在固定杆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利用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不再对限位块产生挤压力,从而使限位块回弹并对固定杆进行锁定,对安全带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增加安全带的稳定性,提升安全保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是为了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以及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避免碰撞时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的安全装置,汽车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
目前,现有的安全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为地对安全带进行佩戴,在使用的过程中,驾驶员或乘坐汽车的乘客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遗忘或嫌弃佩戴麻烦忽略安全带的佩戴,增加驾车行驶的危险系数,不便于自动对安全带进行佩戴或提醒乘客及驾驶员对安全带进行佩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安全带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人为地对安全带进行佩戴,在使用的过程中,驾驶员或乘坐汽车的乘客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遗忘或嫌弃佩戴麻烦忽略安全带的佩戴,增加驾车行驶的危险系数,不便于自动对安全带进行佩戴或提醒乘客及驾驶员对安全带进行佩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带自动佩戴装置,包括车顶、座椅、车身、车门和安全带,所述车身的顶部设有车顶,所述车身的外侧设有车壁,所述车壁的一侧设有车门,且车门位置处的车身内部设有座椅,所述车门一侧的车壁内侧壁顶端设有收卷口,所述收卷口正下方的车壁内侧壁底端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与收卷口之间设有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的一端与固定口相固定,所述安全带的另一端延伸至收卷口内部,且安全带上套设有插扣,所述座椅靠背位置处远离收卷口的一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靠背位置处的座椅内部并设有齿轮,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座椅外侧并焊接有与转轴相垂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轴的一端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连接杆一侧的顶端焊接有与插扣相配合的插板,且固定杆与连接杆的铰接位置处设有阻尼转轴,所述齿轮下方的座椅内部设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连接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座椅坐垫位置处的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下方的座椅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动伸缩杆电连接,所述座椅靠近连接杆一侧的车身内部设有与坐垫位于同一高度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与活动槽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座外侧并设有挤压头,所述滑杆顶部的两侧皆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滑杆的一端皆贯穿固定座并延伸至固定座上方,所述固定座顶部的两侧皆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通槽,所述限位块顶部的同一侧皆呈斜面状,且固定杆底部的两侧皆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固定座顶部靠近挤压头的一端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有与活动槽相平行的导向槽,所述挤压头靠近导向槽一侧的外侧壁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远离挤压头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槽内部,所述导向柱一侧的导向槽内部设有按压开关,且按压开关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卷口与固定口顶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第一导向板顶端的高度大于座椅的高度,第二导向板的顶端延伸至收卷口正下方位置处,且第二导向板与第一导向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转动可由无声电机带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皆呈“L”形,且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的两端皆呈弧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569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座侧气囊装置
- 下一篇:座椅安全带引导件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