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06958.1 | 申请日: | 2019-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0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小田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4298 | 分类号: | H01M8/04298;H01M8/0444;H01M8/04537;H01M8/048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刘晓岑;王培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抑制二次电池的放电过多状态持续并抑制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输出电力相对于要求电力不足。燃料电池系统供给由负载要求的要求电力,具备:电源电路,形成为能够执行从燃料电池及二次电池向负载的电力供给、和从燃料电池向二次电池的充电;判定值取得部,监视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而取得对二次电池中的电解液的离子浓度的偏倾程度进行判定的判定值;和控制部,根据判定值来控制电源电路,在判定值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限制二次电池的放电,在判定值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且要求电力减少时,控制部限制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的减少而将输出电力中的与被限制了减少的量相应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充电给二次电池。
本申请基于2018年2月22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8-29773的日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系统中,存在一种从燃料电池以及二次电池输出电力以便将由负载要求的要求电力供给至负载的燃料电池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4980号公报
当在这样的燃料电池系统中来自负载的要求电力以高的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存在二次电池成为放电过多状态的状况。在放电过多状态下,会在二次电池中的电解液中产生离子浓度的偏倾。公知为若这样的放电过多状态持续,则会产生二次电池的电池性能的劣化。在上述那样的燃料电池系统中,若为了抑制二次电池的电池性能的劣化而在二次电池成为放电过多状态的情况下限制从二次电池的放电,则有可能产生输出电力相对于来自负载的要求电力而不足这一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燃料电池系统中,期望一种既能抑制二次电池的放电过多状态持续又能抑制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输出电力相对于要求电力不足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供给由负载要求的要求电力,上述燃料电池系统具备:电源电路,包括燃料电池和二次电池,并形成为能够执行从上述燃料电池以及上述二次电池向上述负载的电力供给、和从上述燃料电池向上述二次电池的充电;判定值取得部,监视上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而取得对上述二次电池中的电解液的离子浓度的偏倾程度进行判定的判定值;以及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值来控制上述电源电路,在上述判定值成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限制上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在上述判定值成为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且上述要求电力减少时,上述控制部限制上述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的减少而将上述输出电力中的与被限制了减少的量相应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充电给上述二次电池。根据这样的方式,由于在判定值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即在二次电池为放电过多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来自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所以能够抑制放电过多状态在二次电池中持续。另外,由于向二次电池充电的电力由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中的与被限制了减少的量相应的电力供给,所以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输出电力相对于要求电力相对的不足。
(2)在上述方式中,上述燃料电池系统可以搭载于车辆来使用,上述燃料电池系统还具备基于车辆的位置信息以及地图信息来设定行驶预定路径的路径设定部,当预测为在上述行驶预定路径上上述判定值成为上述阈值以上的情况、且上述要求电力减少时,上述控制部限制上述输出电力的减少而将上述输出电力中的与被限制了减少的量相应的电力的至少一部分充电给上述二次电池。根据这样的方式,当预测为在行驶预定路径上判定值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能够预先将来自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力充电给二次电池。因此,能够抑制在行驶预定路径行驶过程中二次电池成为放电过多状态,能够预先抑制二次电池的放电因放电过多状态而被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06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