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84811.7 | 申请日: | 201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珮豪;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百恩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75/04;C08L91/06;B24D3/34;B24D3/28;B24D1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301800 天津市宝***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树脂 制法 制作 抛光轮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所述抛光轮主要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磨料、填料和蜡/弹性树脂复粒,其中所述蜡/弹性树脂复粒由体积百分比为30~70vol%的蜡和70~30vol%的弹性树脂组成,复粒颗粒尺寸为200~1500μm。将蜡/弹性树脂复粒应用于树脂抛光轮的制备中,得到的树脂抛光轮兼具抛光和上蜡的双重效果,在提高抛光轮的加工效率同时,亦实现了高抛光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于材料的抛光面而言,在抛光面上涂覆一层蜡质材料是符合要求的。蜡质材料因质地软而容易附着、渗入到材料的孔隙或凹陷,可隔离空气、水及粉尘对抛光表面的附着和损伤,对表面起到保护性作用,同时表面上存在蜡质材料,提高了材料的表面光泽度,且触感良好,对于装饰性材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材料的装饰性面上,“打蜡”是一种常规工艺。
当前对石材、玻璃、陶瓷、金属等材料的磨削/抛光,广泛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结合剂抛光轮,所述抛光轮包括作为结合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磨料的碳化硅或氧化铝等硬质磨料以及各种惰性/助磨性填料。由于原料组成中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液体树脂,采用树脂浇铸成型工艺,因此,也称作为浇铸型树脂抛光轮。
在常规抛光轮中,一致希望加入蜡类材料。从原理上讲,与不饱和聚酯树脂呈非反应性的蜡是可以加入抛光轮中作为上光填料。但在不饱和聚酯树脂抛光轮的制作过程中,当液体树脂固化时,抛光轮的表面峰值温度达到120℃以上,内部温度则超过150℃,在这样的温度下,粉末状的蜡将溶化并聚集在一起,由于蜡质材料密度(一般为0.90~1.00g/cm3)低于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为1.15~1.20g/cm3),所以蜡类材料将从抛光轮内部由下至上的浮出,产生出蜡的表层,故由此制作的抛光轮内部组织中,几乎只存在很少量的蜡,在抛光期间起到提高光泽度的效果极其有限。
在树脂体系中合并入蜡质材料的另一种方式,可采用固化热峰值低于蜡类材料熔点的树脂,但若如此选择,不仅树脂原材料的成本将大幅度提高,且机械性能亦很难满足抛光轮的需求,在综合性价比上远低于不饱和聚酯树脂。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先制作出多孔砂轮,随后对多孔砂轮进行蜡类材料的浸渍的方法,由此使抛光轮分布蜡类材料,实现抛光和打蜡工艺的合并,但是该方案延长了抛光轮的制作工艺路线,由此提高了成本。
因此,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结合剂制备抛光轮的体系下,还缺乏蜡类材料有效实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其制法及及在制作抛光轮中的应用。采用所述蜡/弹性树脂复粒替代纯蜡类材料,用在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结合剂制备的抛光轮中,能有效解决现有树脂抛光轮中易出现的蜡类材料熔融迁移至表层的问题,使得蜡在抛光轮中分布更加均匀,得到的树脂抛光轮兼具抛光和上蜡的双重效果,在提高抛光轮的加工效率同时,亦实现了高抛光品质。
本发明的方案为,提供一种蜡/弹性树脂复粒,由如下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30~70vol%的蜡和70~30vol%的弹性树脂。
其中,本发明所述的蜡,是一类呈油质、在常温下呈固态、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的任意蜡或类蜡材料,其熔点为55~120℃、粒度为1~20μm、密度0.90~1.00g/cm3。是对石材等装饰材料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的,提高表面光泽度的,能提高装饰性效果的任意蜡或蜡的衍生物,或具有同等性质的类蜡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百恩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百恩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4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