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分段制造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555.6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单忠德;张倩;王绍宗;吴乐;姚飚;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单元 协同 工位 船舶 分段制造 中间产品 多工位 流水线 分段 分段产品 建模 并行 并列 加工工序 顺序加工 协同作业 中间缓存 逻辑链 拆解 装配 加工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分段制造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船舶分段流水线上分段产品的装配制造逻辑链,并拆解为多个加工单元(即多道加工工序),其中,每个加工单元用于加工船舶分段的中间产品;在多个加工单元中,任一加工单元的中间产品可能包含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对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进行工位协同建模,得到并行工位协同模型;在多个加工单元中,对属于上下道顺序加工单元的工位进行建模,得到串行工位协同模型;结合并行工位协同模型和串行工位协同模型对分段产品所涉及的所有加工单元中的中间产品进行协同作业。通过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分段的多工位协同,有效的减少中间缓存,达到了提高船舶分段制造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分段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分段制造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由于船舶分段的零部件及工艺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在分段制造过程中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具有综合复杂性,以及设备资源、班组资源、场地资源等生产资源具有不均衡性。
传统的分段制造主要依据工程师的经验编制粗线条的生产计划,颗粒度大,在计划过程中未考虑各加工过程的资源占用以及工作节拍等问题,致使分段制造过程中出现工位间物料加工步调及节奏不一致现象,导致生产过程中停工/怠工频繁,常常造成组立工位生产计划延迟、延误工期,难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更达不到多工位之间的协同作业。
另外,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针对生产计划管理及资源平衡方面的研究,但也仅仅部分地解决了场地或人力资源的平衡问题,尚未涉及船舶分段流水线上同一加工单元内以及顺序加工单元之间,各中间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多工位协同作业设计,因而难以从整体利益角度来实现多工位间的协同作业。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效率低、缓存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分段制造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效率低、缓存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分段制造流水线的多工位协同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船舶分段流水线上分段产品的装配制造逻辑链,并拆解为多个加工单元(即多道加工工序),其中,每个加工单元用于加工船舶分段的中间产品;在多个加工单元中,任一加工单元的中间产品可能包含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对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进行工位协同建模,得到并行工位协同模型;在多个加工单元中,对属于上下道顺序加工单元的工位进行建模,得到串行工位协同模型;结合并行工位协同模型和串行工位协同模型对分段产品所涉及的所有加工单元中的中间产品进行协同作业。
可选地,任一加工单元的中间产品可能包含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对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进行工位协同建模,得到并行工位协同模型包括: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进行生产资源和生产节拍上的协同建模,得到并行工位协同模型。
可选地,对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进行生产资源和生产节拍上的协同建模,得到所述并行工位协同模型,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并列的子加工单元所需加工的中间产品的加工物量和加工工时,确定该加工单元的生产节拍;确定中间产品的加工工序的优先级顺序;获取加工中间产品的生产资源配置信息,主要包括班组资源配置信息、设备资源配置信息、场地资源配置信息;基于生产节拍、优先级顺序和所述生产资源配置信息规划并实现各工位各加工单元中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与班组资源的定置匹配、与设备资源的定置匹配、与场地资源的定置匹配以及生产节拍的均衡性,且将其确定为并行工位协同模型。
可选地,获取加工中间产品的班组资源配置信息,实现工位与班组资源的定置匹配,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未经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