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板光学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81106.1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3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强强;孙树峰;王萍萍;邵晶;刘庆玉;王津;王永武;王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F1/13;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652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背光板 光源移动 光源 侧入式背光模组 液晶显示装置 第二基板 第一基板 光学检验 可拆卸连接 背光模组 便于运输 方向移动 光学指标 光源距离 误判概率 一体结构 垂直的 触碰 划伤 污损 承载 节约 移动 检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板光学检验方法,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主体,所述背光板主体包括用于承载待检验导光板的第一基板和与第一基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光源移动模块,所述光源移动模块上安装有光源。本发明采用光源移动模块带动光源沿与其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光源与导光板的距离,避免由于导光板入光侧距光源距离问题而导致的光学指标不合格的现象,即降低导光板合格与否的误判概率,在此过程中无需触碰移动导光板,不会造成造成导光板的污损和划伤,降低了损失,节约了成本,并且背光板主体不是一体结构,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导光板光学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条距离可调的检验导光板光学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板光学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带动了众多生产液晶背光模组部件企业的发展。背光模组又分侧入式背光和直下式背光。本公开针对的是侧入式背光的背光模组。
侧入式背光的背光模组的主体部件是导光板。导光板在油墨印刷或者激光打点之后,需要进行光学检验,光学检验通常是将油墨印刷或者激光打点后的导光板放置到一个简易的背光模组上,采用BM-7进行光学检验。然而,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导光板的定位卡槽和背光模组的定位柱通常是间隙配合(为了便于装配,不可能设计成过盈配合),这就导致导光板放置到背光模组上时,其入光侧并不能准确的靠近背光模组的灯条,相距会有一定距离,另外,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定位柱松动,同样会造成入光侧不能准确靠近灯条。然而,发明人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和实际测量发现,灯条与导光板入光侧的距离很是关键,灯条与导光板的距离稍大就会使导光板光学检测值下降300-500nit(BM-7光学单位)。这对导光板来说是致命的,很有可能会因为灯条距离的缘故而使一块本来合格的产品检测出来却显示不合格。一块导光板的售价达到50-1500元不等,这是很大的损失。另外,有经验的员工会在检验导光板时,有意将导光板往灯条方向推动,使灯条与导光板入光侧的距离减少,这样做虽然能提高导光板的光学检测值,但不可避免的会触碰移动导光板,造成导光板的污损和划伤,尤其是86寸(1.9m*1.2m)或者更大尺寸的导光板,根本就难以移动。上述的问题都将造成企业的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灯条距离可调的检验导光板光学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及采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板光学检验方法。
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板主体,所述背光板主体包括用于承载待检验导光板的第一基板和与第一基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光源移动模块,所述光源移动模块上安装有光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光源移动模块带动光源沿与其垂直的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光源与导光板的距离,避免触碰移动导光板,不会造成导光板的污损和划伤,降低了损失,节约了成本,并且背光板主体不是一体结构,便于运输。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移动模块包括光源支撑架、两个对称设置且用于带动光源支撑架上下移动的L形拨杆以及用于带动L形拨杆做扇形运动的旋转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支撑架包括横向支撑杆和两个垂直于横向支撑杆的竖向导杆,所述光源安装在横向支撑杆上,所述横向支撑杆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L形拨杆相配合的U型导向件,每个导向件的两侧壁上沿横向分别开有长条状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上与竖向导杆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用于限制竖向导杆移动位置的U型限位件,所述竖向导向杆位于U型限位件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形成空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811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