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式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2243.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1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汪宏星;范溢;诸葛成;陈攀;毛刚;夏雅平;杨秀峰;方胜军;徐卫中;周长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11/03 | 分类号: | C07C211/03;C07C209/16;B01J23/89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小良 |
地址: | 3116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连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制备N,N—二甲基丙胺的方法,本文以正丙醇为原料,使用Cu—Zn/Al2O3催化剂,在一定压力、温度条件下,将正丙醇打入汽化器并与氢气、二甲胺一起混合预热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取代反应,反应后物料经冷凝冷却、气液分离,N,N—二甲基丙胺作为产品采出,系统物料循环使用。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转化率较高,选择性好,能耗和原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合成方法,尤其是指一种以正丙醇为原料的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N—二甲基丙胺是一种带有氨味的无色液体,又名又名N-正丙基二甲胺,分子式C5H13N,分子量,沸点63℃。主要应用于合成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等,使用范围广,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作为一种优良的化工中间体,其工业化生产还处于初始阶段,制备方法也还处于摸索开发期。
曾有公开文献关于“固定床催化合成N,N—二甲基丙胺的研究”,但该方法生产N,N—二甲基丙胺过程中的催化剂(铜-铬体系)处理麻烦,且需要高温处理后获得。虽然公开文献显示的反应转化率较高,但至今未实现工业化生产,所以对其稳定、连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公开文献实现的反应温度较高,所以对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大大增加成本的投入,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完成了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实现工业化生产,且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的情况下实现,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等,同时可以实现连续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化率高,选择性好,流程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的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
一种N、N—二甲基丙胺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述步骤:
1)以正丙醇为原料,把原料通过计量泵打入汽化器,与氢气、二甲胺混合预热汽化;
2)预热汽化后进入反应器,以Cu-Zn/Al2O3为催化剂,控制压力为控制温度为110~190℃,压力为常压~1.5Mpa,醇液态空速为0.1~2.0h-1,氨醇摩尔比为1.0~6.0:1,氢醇摩尔比1.5~8:1,催化剂装填量为500ml条件下进行反应;
其中,催化剂组成(重量比)为:Cu为5.0~60.0%,Zn为2.0~35.0%,K 为1.0~5.0%,Mn为0.1~3%,W为0.01~1.0%,Pt为0.005~0.8%,其余为载体Al2O3。
3)反应后物料经冷凝冷却、气液分离,气象循环进入反应器重复利用;
液相进入精馏塔分离提纯N、N—二甲基丙胺,可得产品:分离出来的二甲胺、正丙醇、以及少量水返回到进料系统,再进入反应器,与补充进入的氢气、二甲胺和正丙醇进行反应。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Cu-Zn/Al2O3催化剂的组成(质量比)为: Cu为10.0~50.0%,Zn为5.0~30.0%,K为1.0~5.0%,Mn为0.1~3%,W为 0.01~1.0%,Pt为0.005~0.8%,其余为载体Al2O3。
作为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的操作条件为:温度160℃~180℃,压力为0.3 ~1.1MPa,醇液态空速为0.1~0.7h-1,氨醇摩尔比为1.5~6.0:1,氢醇摩尔比 2~7:1,催化剂用量为500ml。
作为优选,上述的一种制备方法中所述的制备过程系统实行闭路循环,物料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