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1842.0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4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伟;张帅;纪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08 | 分类号: | D01F9/08;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朱桂花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ibcn 纳米 陶瓷纤维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以聚丙烯腈纤维为纳米纤维模板;2)采用氢化铝锂将腈基还原为氨基;3)采用三氯硅烷和三氯化硼与氨基反应引入硅、硼原子,再通过甲胺除去残余氯;4)通过高温陶瓷化得到SiBCN纳米陶瓷纤维。与现有的陶瓷纤维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制备SiBCN纳米陶瓷纤维所用的原料聚合物合成难、对纺丝工艺要求高、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0~500nm,密度为0.1~0.2mg/cm3,热导率为20~40W/m·K,介电常数为7~15,可用作优良的高温隔热材料和高温吸波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陶瓷纤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纤维有多种成型方法,如静电纺丝法、熔喷法以及闪纺法等,可以直接制成非织造布或者三维纳米堆积体,得到气凝胶。但是,这些常用方法一般用于碳纳米纤维、氧化物纳米纤维等,目前仅有文献报道了静电纺丝制备SiBCN纳米陶瓷纤维。因为SiBCN纳米纤维的原料对空气和水分比较敏感,需要苛刻的原料合成和纺丝成形设备,尤其是要求无水无氧的纺丝环境,工艺复杂,难以在常规实验室进行操作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原材料合成难、对纺丝工艺要求高、工艺复杂等缺陷,实现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置于容器中,之后将容器内的空气气氛置换为惰性气氛;
S2:向步骤S1后的容器中注入氢化铝锂的四氢呋喃溶液,经室温反应后,加入甲醇;
S3:将步骤S2的产物纤维取出,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氛下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入三氯硅烷和三氯化硼;第二阶段,通入甲胺;
S4:在步骤S3之后,在惰性气氛中将管式炉中的温度从100℃升温至1500~1600℃并保温,之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所述SiBCN纳米陶瓷纤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SiBCN纳米陶瓷纤维,所述SiBCN纳米陶瓷纤维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所述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直径为50~500nm,B元素含量1~5wt%、Si元素含量5~15wt%,密度为0.1~0.2mg/cm3,热导率为20~40W/m·K,介电常数为7~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本发明提供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制备方法,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先通过氢化铝锂还原得到部分氨基,之后通过三氯硅烷和三氯化硼与氨基反应引入硅、硼原子,然后通过甲胺除去剩余氯,最后进一步陶瓷化得到SiBCN纳米陶瓷纤维。与现有的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不需要提前合成纺丝原料,也不需要提供无水、无氧的环境来进行纺丝成形过程,实现了工艺简单、易于操作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制备。
2、本发明提供的SiBCN纳米陶瓷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0~500nm,B元素含量1~5wt%、Si元素含量5~15wt%,密度为0.1~0.2mg/cm3,热导率为20~40W/m·K,介电常数为7~15,可用作优良的高温隔热材料和高温吸波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1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