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9541.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2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亮;潘雨婷;王鹏;周润婕;李家炜;李欣;彭涛;王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刚度 牵引力 弹簧 采集系统 测量装置 弹簧固定 测量 蜗杆 蜗轮 位移控制系统 步进电机 驱动系统 机械工程领域 弹簧测力计 拉力传感器 信号放大器 不利因素 传动装置 计算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包括牵引力采集系统、弹簧、弹簧固定台、位移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计算机;牵引力采集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位移控制系统包括蜗轮和蜗杆;驱动系统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装置;弹簧的一侧与牵引力采集系统连接,弹簧的另一侧与弹簧固定台连接,蜗轮设置在弹簧固定台下方,蜗杆设置在蜗轮下方;蜗杆与步进电机相连。本发明还建立了弹簧刚度的测量方法,排除了弹簧自重、弹簧测力计精度低等不利因素,可精确测量数值较小的弹簧刚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某些实验或工程应用中,需要提前测得使用的弹簧的刚度,且需要较精确的值。弹簧的刚度一般是通过测量弹簧的拉力和变形,再通过二者计算得到。目前测量弹簧刚度一般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带刻度的铁架进行测量,即根据胡克定律,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从而获得弹簧刚度。所公知的拉、压弹簧测力装置有弹簧测力计、便携式电子秤等装置,便携式电子秤采用传感器原理,把物体的力用数字的形式显示出来,上述两种测力装置都具有量程小的特点,如果在测力的同时还要得到弹簧的变形就需要米尺、卷尺等其它测距工具,而这些工具测量误差较大、精确度低,不方便给出准确的弹簧拉压长度,从而导致弹簧刚度推断不准确。然而由于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测力计的精度低、弹簧张紧状态无法确定等原因,此方法测得弹簧刚度精度较低,且无法测量刚度较小的弹簧。而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直接用到弹簧刚度以进行产品设计和分析的场合较多,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种能直接给出刚度数值、使用方便的弹簧刚度测量装置。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建立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排除了弹簧自重、弹簧测力计精度低等不利因素,可精确测量数值较小的弹簧刚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设计一种测量弹簧刚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控制弹簧进行一定的长度改变量,并可精确测量弹簧拉伸至某一长度时的拉力,从而运用胡克定律测得弹簧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包括牵引力采集系统、弹簧、弹簧固定台、位移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计算机;所述牵引力采集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器;所述位移控制系统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装置;所述弹簧的一侧与所述牵引力采集系统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侧与所述弹簧固定台连接,所述蜗轮设置在所述弹簧固定台下方,所述蜗杆设置在所述蜗轮下方;所述蜗杆与所述步进电机相连,所述蜗杆受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和所述弹簧固定台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还包括一套软件,通过所述软件控制所述弹簧刚度测量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与所述弹簧平行,所述涡轮与所述蜗杆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所述蜗杆、所述弹簧固定台、所述弹簧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被拉伸的长度记录在所述计算机中,所述弹簧被拉伸的长度的单位是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产生的作用力由所述拉力传感器测量得到并输出到所述计算机中,所述弹簧产生的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计算机实时记录下的所述弹簧产生的作用力与所述弹簧被拉伸的长度,所述计算机可通过所述软件直接显示所述弹簧的弹簧刚度。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力采集系统、所述弹簧固定台、所述位移控制系统和所述驱动系统是一体成型的。
本发明还建立了一种弹簧刚度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