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晶釉及用其制备结晶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1604.3 | 申请日: | 201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基;李文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县英发陶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8/00 | 分类号: | C03C8/00;C03C10/00;C04B41/86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安乔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釉陶瓷 结晶釉 制备 釉面 制作 滑石 陶瓷技术领域 高岭土 结晶效果 陶瓷釉料 备用料 蛋白石 混合料 钾长石 美观性 蒙脱土 氧化锌 氧化铈 叶腊石 可控 施釉 石英 骨头 玻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晶釉及用其制备结晶釉陶瓷制品的方法,属于陶瓷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结晶釉包括如下组分:钾长石、石英、滑石、玻璃、氧化锌、高岭土、牛骨头、蒙脱土、氧化铈、蛋白石和叶腊石。用所述的结晶釉制备结晶釉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备用料、制作混合料、制作陶瓷釉料和施釉。本发明制得的结晶釉陶瓷制品,其釉面结晶效果可控,釉面美观性强,强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釉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晶釉及用其制备结晶釉陶瓷制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之乡”。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汉族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人的推崇。
其中,结晶釉陶瓷产品在其烧制过程中,由于釉内含有足量的结晶性物质(熔质),经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形成析晶。它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根本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
但是,传统的结晶釉陶瓷制品,其结晶效果不易控制,容易产生针孔,影响釉面美观性,且为了达到结晶釉的效果,会影响釉面强度。
因此,需要一种釉面结晶效果可控,釉面美观性强,几乎无缺陷的结晶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软性强,防水、防油性能高,弹力性能优异,使用范围广的尼龙四面弹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结晶釉,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钾长石36~40份,石英7~10份,滑石10~14份,玻璃5~6份,氧化锌10~11份,高岭土8~16份,牛骨头8~11份,蒙脱土3~6份,氧化铈6~11份,蛋白石6~11份,叶腊石5~8份。
用所述的结晶釉制备结晶釉陶瓷制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备用料:
按照所述质量份数,将所述钾长石、石英、滑石、玻璃、氧化锌、高岭土、牛骨头、蒙脱土、氧化铈、蛋白石和叶腊石分别进行破碎并研磨成粉末状,得备用料;
步骤二、制作混合料:
将步骤一所得牛骨头、氧化锌、叶腊石和蛋白石混合均匀,并研磨、过筛得第一混合料;
步骤三、制作陶瓷釉料:
S1、将步骤二所得第一混合料、钾长石、石英、氧化钙、滑石、玻璃、高岭土和蒙脱土混合搅拌均匀,并研磨、过筛得预备料;
S2、将S1所得预备料调节至波美度为45~50的釉料,即得陶瓷釉料;
步骤四、施釉:
将步骤三所得陶瓷釉料通过施釉法施釉至经过预热的陶瓷坯体外表面,并通过烧制及冷却,即得结晶釉陶瓷制品。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制作混合料中,先将所述牛骨头研磨30~60min,得牛骨头粉末,然后将所述叶腊石和蛋白石添加至牛骨头粉末中继续研磨30~60min,得混合粉末,最后将所述氧化锌添加至所得混合粉末中,研磨60~90min,过筛时采用800~1000目网筛。
进一步的,步骤四所述施釉法为喷釉、淋釉和浸釉中的任意一种方法。
进一步的,步骤四所述陶瓷坯体先经过80~100℃预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县英发陶瓷有限公司,未经德化县英发陶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1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