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31328.2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0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智芯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H04L27/00;H04L27/26;H04B1/69;H04J1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址码 组合包 前导码 无线通信系统 节点检测 主节点 唤醒 唤醒检测 节点地址 扩频序列 发送 检测 唤醒状态 状态时 功耗 成功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从节点处于唤醒检测状态时,接收主节点发送的唤醒码组合包,唤醒码组合包包括第一地址码组合包和第二地址码组合包,第一地址码组合包包括多个第一地址码,第一地址码包括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第二地址码组合包包括多个第二地址码;从节点检测主节点发送的唤醒码组合包中第一地址码的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当从节点检测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均检测成功时,则继续检测第二地址码的扩频序列;当从节点检测第二地址码的扩频序列检测成功时,则从节点从唤醒检测状态进入正式唤醒状态,并接收主节点发送的数据。利用该方法,可以节省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主要通信技术之一,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无线通信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中,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的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
传统技术中,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周期唤醒机制来降低功耗,从节点在唤醒周期内自动唤醒后,准备接收数据。当从节点在接收数据时发现所接收的数据不属于自身要接收的数据时,会产生多余唤醒的问题,当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从节点比较多时,频繁的多余唤醒将会大大增加节点的平均功耗,导致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耗。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及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节点地址编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节点处于唤醒检测状态时,接收主节点发送的唤醒码组合包,所述唤醒码组合包为所述主节点在有通信需求时,在预设的时间内发送的,所述唤醒码组合包包括第一地址码组合包和第二地址码组合包,所述第一地址码组合包包括多个第一地址码,所述第一地址码包括第一前导码和第二前导码,所述第一前导码为恒包络零自相关序列,所述第二前导码为所述第一前导码的共轭序列,所述第二地址码组合包包括多个第二地址码,所述第二地址码采用伪随机扩频序列码组中的一个扩频序列,所述第一地址码组合包的时间长度和所述第二地址码的时间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地址码和第二地址码共同作为所述从节点的地址码,所述预设的时间大于从节点的唤醒周期,所述从节点的唤醒周期为一个从节点的探测时间与休眠时间之和;
所述从节点检测所述主节点发送的唤醒码组合包中第一地址码的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
当所述从节点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均检测成功时,则继续检测所述第二地址码的扩频序列;
当所述从节点检测所述第二地址码的扩频序列检测成功时,则所述从节点从所述唤醒检测状态进入正式唤醒状态,并接收主节点发送的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唤醒码组合包的生成方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地址码组合包与预设的第一增益相乘,得到第一增益的第一地址码组合包;
将所述第二地址码组合包与预设的第二增益相乘,得到第二增益的第二地址码组合包;
将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一地址码组合包和所述第二增益的第二地址码组合包相加,得到合成后的地址码组合包;
对所述合成后的地址码组合包进行采样、滤波、数模转换以及变频处理,得到所述唤醒码组合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节点检测所述第一前导码以及第二前导码均检测成功的方式,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智芯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智芯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31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