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5009.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6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鸿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22 | 分类号: | B29B7/22;B29B7/82;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炼 通水道 槽本体 两用型 密炼机 加热 冷却 安装螺纹孔 加热棒孔 快速加热 快速降温 密炼设备 自由控制 出水口 加热棒 密炼室 橡塑胶 注水口 打料 胶料 冷热 加工 水道 贯穿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橡塑胶密炼设备技术领域,特指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及其加工方法,包括密炼槽本体,密炼槽本体包括有两个U型密炼槽,两个U型密炼槽的外周围设有若干个通水道、若干个加热棒孔和若干个安装螺纹孔,密炼槽本体的外侧还设有注水口和出水口,若干个通水道包括左侧通水道和右侧通水道,从第一个通水道至最后一个通水道每两个相邻通水道为左右交替设计,每两个相邻通水道之间均设有贯穿水道,采用快速加热和快速降温两用型,在密炼槽周围设有若干个通水道和若干个加热棒,可对密炼机的密炼室进行冷热控制,对不同料种密炼程度可自由控制,可由此一台设备对不同胶料进行密炼打料,不仅节省占地面积,且便于维护,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塑胶密炼设备技术领域,特指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密炼机技术功能设计单一,多为加热和制冷分开独立设备进行加工。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加热和冷却不能一机两用,生产效率低,加热时间难控制、冷却效果不理想,无法有效控制冷却或加热的温度,人员调控设备难掌握、密炼橡塑胶料质量难控制,并且使用两台设备所需场地大,能耗高,维护不方便,产生高昂的成本,特别需要两用型密炼机满足需求。
两用型密炼机的密炼槽需要满足快速加热和快速降温的效果,对其工件材质和加工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加工方法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及其加工方法,其结构设计科学,密炼机的密炼槽采用快速加热和快速降温两用型,在密炼槽周围设有若干个通水道和若干个加热棒,可对密炼机的密炼室进行冷热控制,对不同料种密炼程度可自由控制,可由此一台设备对不同胶料进行密炼打料,不仅节省占地面积,且便于维护,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包括密炼槽本体,密炼槽本体包括有两个U型密炼槽,两个U型密炼槽的外周围设有若干个通水道、若干个加热棒孔和若干个安装螺纹孔,密炼槽本体的外侧还设有注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的若干个通水道包括左侧通水道和右侧通水道,从第一个通水道至最后一个通水道每两个相邻通水道为左右交替设计,所述的每两个相邻通水道之间均设有贯穿水道。
密炼机用加热与冷却两用型密炼槽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型材:选用S45C材料预留加工量切割形成毛坯件;
第二步,基面加工:在铣床铣出加工基准面,校正加工基准面与铣床主轴的平行度与垂直度,铣削外腔面加工,并预留2mm精加工尺寸;
第三步,内腔U型密炼槽加工:在数控铣床先粗铣内腔U型密炼槽,再进行精加工,表面光洁度至Ra0.04,然后根据编程定位两侧面通水道、加热棒孔和安装螺纹孔打点;
第四步,水道加工:密炼槽本体以加工基准面放平,找准第三步的定位点,加工左侧通水道,预留15mm不打通,再将密炼槽本体反面加工右侧通水道,预留15mm不打通;
第五步,水道贯穿:用铣床调整铣头角度至50度,将其相邻的左侧通水道的端口与右侧通水道的孔底打通,右侧通水道的入端口与左侧通水道的孔底打通,从第一个通水道至最后一个通水道每两个之间都通过贯穿水道贯穿;
第六步,孔位加工:密炼槽本体以基准面平放,用钻床加工加热棒孔和安装螺纹孔以及通水道入口的螺牙,反面加工另一侧各孔;
第七步,水道贯通封口:在第一个通水道侧面加工一垂直注水口,在最后一个通水道侧面加工一垂直出水口,清理所有通水道的铁销残渣,左侧通水道和右侧通水道的端口堵头封口,所有通水道形成一条贯穿水道;
第八步,表面处理:密炼槽本体的U型密炼槽表面镀硬铬处理,密炼槽本体的外层烤漆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鸿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鸿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5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