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控负荷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9204.2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茹;杨卫红;吴志力;王旭阳;谷毅;王丹;兰宇;王云飞;姜世公;冷正龙;张林垚;黄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负荷控制 控制目标 分配原则 成本模型 节点负荷 目标确定 求解 温控 聚合 响应 终端用电设备 配电网 调控能力 分解目标 功率特性 优化函数 运行优化 精准化 受益方 调控 受控 应用 分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控负荷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用户侧具备参与调控能力的终端用电设备的功率特性,确定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响应调控目标的能力;2)根据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内各负荷的调节能力,从负荷聚合商角度,确定控制目标分配原则;3)根据上级增减负荷的调节目标、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响应调控目标的能力以及确定的控制目标分配原则,建立负荷控制成本模型并求解,得到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内各负荷的控制目标并分配给各个受控用户。本发明设计了以负荷聚合商为受益方的节点负荷控制成本模型,并应用于优化函数,进行节点负荷精准化响应分解目标求解,可以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的运行优化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的运行优化领域,具体涉及温控负荷经济调度、直接负荷控制技术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负荷聚合商的温控负荷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配电网运行方式日趋复杂,传统的配电系统运行和控制理论已不再完全适用,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ND)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是主动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但由于可再生能源自身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波动性与间歇性,大规模接入后会对电能质量、电力供需平衡及配网的安全性带来较大挑战。现阶段一般通过设置储能环节来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但成本相对较高、使用寿命受限。
近年来,电力系统用户负荷日趋多样化,具有良好互动特性的可控(中断型、平移型、调节型)柔性负荷占比稳步增加,例如多类型温控负荷,如电热泵(heat pump,HP)、电热水器、楼宇中央空调(central air conditioning,CAC)等,以及具备双向互动特性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等。采用合理有效的负荷控制或需求响应策略,可使其为电网提供诸如调压、调频及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等多类型辅助服务。
然而,以往研究大多以控制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导致需求响应中不同参与主体对于目标分配的响应速度和效率不合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负荷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和系统,以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为受益方建立节点负荷控制成本模型,并应用于优化函数,进行节点负荷精准化响应分解目标求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温控负荷控制目标确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需求侧具备参与调控能力的终端用电设备的功率特性,确定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响应调控目标的能力;
根据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内各负荷的调节能力,从负荷聚合商角度,确定控制目标分配原则;
根据上级增减负荷的调节目标、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响应调控目标的能力以及确定的控制目标分配原则,建立负荷控制成本模型并求解,得到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内各负荷的控制目标。
所述确定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响应调控目标的能力采用以下计算公式确定:
其中,表示t时刻,第i类需求侧可控负荷群需要承担的调控功率目标值,;分别表示t时刻,第i类需求侧可控负荷群的功率上、下限;φi,up、φi,down是一个预先指定的保证始终为正值的固定数值。
所述根据不同需求侧可控负荷群内各负荷的调节能力,从负荷聚合商角度,确定控制目标分配原则包括:
根据各个参与需求响应的负荷的运行状态,确定各负荷承担负荷削减任务和负荷提升任务的比重:
如果负荷高位运行,则其承担负荷削减任务,直至达到其最大可调节量;
如果负荷低位运行,则其承担负荷提升任务,直至达到其最大可调节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9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