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位置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7879.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7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国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4 | 代理人: | 潘建玲 |
地址: | 200093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掌 摆放位置 静脉识别模块 静脉识别装置 可见光图案 静脉图像 手掌位置 投影器 投影 分开设置 静脉识别 用户手掌 手掌心 重合度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位置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及其实现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投影器,各投影器分开设置于掌静脉识别模块的四周,用于将相同的可见光图案投影在用户的手掌上,以便用户根据所投影的可见光图案于手掌心的重合度确定正确的手掌摆放位置;掌静脉识别模块,用于采集置于所述手掌摆放位置的用户手掌的掌静脉图像,并对掌静脉图像进行识别处理,通过本发明,可实现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摆放位置且可小型化的掌静脉识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掌静脉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位置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自身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纹、脸部图像、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根据人的生物特性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可分为多种生物特征身份识别。生理特征有手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性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由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基于对人体唯一特征体进行识别,成为了现阶段最为安全可靠的保密识别技术,掌静脉便是生物特征中的一种。
现有掌静脉识别技术在识别过程中一般需要精确定位手掌的位置,且一般采用支架来引导用户将手掌摆放在正确的位置。如图1所示,公告号为CN2073672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揭露了一种掌静脉门禁考勤一体机,其包括机身(1)、掌静脉识别窗口(2)、控制器(3);所述的机身(1)下部为机身支架(11),机身支架(11)上部为倾斜设置的操控面板(12);所述的控制器(3)设置在机身(1)的内部;所述的操控面板(12)的上表面掌静脉识别器安装部(120)、显示屏(121);掌静脉识别器安装部(120)设置在操控面板(12)的一侧,掌静脉识别窗口(2)设置在掌静脉识别器安装部(120)上;它包括锥形采集窗(21)和手掌托架(22);锥形采集窗(21)底部设有掌静脉识别装置(23);掌静脉识别装置(23)与控制器(3)连接;所述的显示屏(121)设置在掌静脉识别窗口(2)的一侧,与控制器(3)连接,于使用时,将本设备连接电源,连接网络,手掌放置于手掌托架22上表面,位于锥形采集窗21底部设有掌静脉识别装置23对手掌进行扫描,掌静脉识别装置23与手掌的距离位于最佳检测距离;显示屏121用于用于接收其他的数据信号进行显示,可以显示广告内容或者显示门内部的情况等。
然而,上述掌静脉采集技术对手掌摆放具有一定要求,一般于使用过程中,手掌心必须对准掌静脉识别装置23,且保持规定的距离,手掌平面和采集模块标准面平行,采用手掌托架来引导用户将手掌摆放在正确的位置,使得所采用的支架体积较大。
综上所述,现有采用支架的方式定位手掌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1、公共卫生隐患:手掌需要接触支架;
2、教育用户难度较大:手掌需要在以正确的位置摆放在支架上;
3、无法小型化:支架本身体积大,制约了掌静脉识别装置的小型化,制约了其集成在移动设备上(如POS机)的可能。
4、露天无法使用:使用时支架开口一般向上或向前,如在露天使用,支架中的识别模块会沾染雨滴,影响识别。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位置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及其实现方法,以实现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摆放位置且可小型化的掌静脉识别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精确定位手掌位置的掌静脉识别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投影器,各投影器分开设置于掌静脉识别模块的四周,用于将相同的可见光图案投影在用户的手掌上,以便用户根据所投影的可见光图案于手掌心的重合度确定正确的手掌摆放位置;
掌静脉识别模块,用于采集置于所述手掌摆放位置的用户手掌的掌静脉图像,并对掌静脉图像进行识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东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7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