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强制冷却风道的通用汽油机曲轴箱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10829.2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殷贵良;徐钢;平鸿光;沈乡情;方天泽;濮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6 | 分类号: | F02F1/06;F02F7/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风道 散热筋片 强制冷却风道 通用汽油机 曲轴箱体 出风口 进风口 出风 进风 发动机 发动机领域 气缸体外壁 环绕设置 散热效率 使用寿命 外侧边缘 气缸体 热负荷 散热片 多层 开槽 内收 外壁 冷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强制冷却风道的通用汽油机曲轴箱体,属于发动机领域,气缸体的外壁上从其底部至顶部环绕设置有多层散热筋片,若干散热筋片沿进风、出风方向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散热筋片开槽形成内冷却风道,进风至出风方向上的若干散热筋片的外侧边缘内收形成外冷却风道。本发明通过在气缸体外壁的散热片上开设两处内冷却风道、两处外冷却风道,增加了总的冷却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保证发动机在良好的热负荷工况下运行,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用发动机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带有强制冷却风道的通用汽油机曲轴箱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油机曲轴箱体,其主要通过在气缸体外壁上设置与箱体连为一体的散热筋,结合冷风通过散热筋来降低燃烧室的温度。散热筋一般环绕气缸体外壁分布,且从气缸体外壁的底部至顶部的开口,均分布有如附图1所示通道1和通道4两处外边缘统一的多层散热筋。该类型下的多层散热筋仅仅通过冷风吹过相邻两层散热筋之间的缝隙来冷却燃烧室的温度。而通常气缸体的外壁较为厚实,通过此处冷风直行来冷却,对于缸径较大、排量较大的单缸发动机散热效果欠佳,容易发生燃烧室温度过高,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功率或经常发生故障,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箱体气缸体冷却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强制冷却风道的通用汽油机曲轴箱体,其通过开设强制冷却风道增加冷却面积,提高冷却效果,以此改善曲轴箱体的温度,使发动机能够保持良好的功率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方案如下:带有强制冷却风道的通用汽油机曲轴箱体,包括气缸体,气缸体的外壁上从其底部至顶部环绕设置有多层散热筋片,冷却风于气缸体的径向上进风、出风。若干散热筋片在进风、出风方向的边缘分别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散热筋片开槽,开槽两端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而形成内冷却风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内冷却风道有两条,以沿进风、出风方向的气缸体的半径为界,内冷却风道分设于气缸体的外壁附近的两侧。通过对称设置的内冷却风道,有效带走气缸体燃烧段产生的热量,避免因热量堆积过多而造成该处温度过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内冷却风道设置于气缸体顶部或上半部分的散热筋片上,其最大化增加了内冷却风道的高度,能够提高对气缸顶部整体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内冷却风道贴近气缸体的外壁设置。作为优选,内冷却风道贴合气缸体的外壁的形状设置。以此,能够在气缸体的燃烧段产生热量的时候,以最快速度将热量带走,降低气缸体的燃烧段的温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便于加工、并增加气缸体的散热面积,内冷却风道与气缸体的外壁之间间隔一定宽度的散热筋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气缸体顶部或上半部分的散热筋片中的若干散热筋片开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内冷却风道。使内冷却风道内置于散热筋片中,能够在降低结构破坏的同时,使最靠近气缸体的散热筋片的热量得以散发出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气缸体顶部或上半部分的若干散热筋片的进风口所在外侧边缘与其底部或下半部分的散热筋片的外侧边缘齐平,令冷却风能够均匀地进入到上、下相邻的两层散热筋片之间的间隙以及进风口中,从而确保气缸体整体都能够在冷却风冷却范围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气缸体顶部或上半部分的若干散热筋片的出风口所在外侧边缘较其底部或下半部分的散热筋片的外侧边缘有间距。一方面,其能够缩短冷却风道路径,及时将交换的热量带出,以避免沉积在散热筋片之间;另一方面,其能够降低冷却风道的加工难度,同时也将气缸体的顶部或上半部分在出风口一侧半打开,提升气缸体的中下部分或下部分的最上方的散热筋片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思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10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