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起霜热塑性聚氨酯配混物和由其模塑的热塑性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6232.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39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顾济仁;魏晗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万特公司;吉力士热塑混合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53/02;C08L83/04;B32B3/00;B29C4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郭辉;蔡文清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起霜热 塑性 聚氨酯 配混物 制品 | ||
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包含:(a)至少约40重量%的选自如下的热塑性聚氨酯:聚己内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以及它们的组合;和(b)至多约5重量%的聚硅氧烷。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可以模塑成热塑性制品,其在风化后基本上没有起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有用的功能和理想的美观性。热塑性配混物尤其可用于制造包覆模制热塑性制品。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其包含热塑性聚氨酯作为主要热塑性树脂,并且当模塑成热塑性制品时其基本无起霜。
发明背景
在各种市场和产品应用中存在对热塑性制品的需求。非限制性示例包括:消费品、电子产品及其配件、汽车和运输以及健康护理和医疗。在许多市场和产品应用中,热塑性制品的美观性(例如其“外观”和“感觉”)与热塑性制品的功能性一样重要。
热塑性制品的美观性会受到“起霜”的不利影响,这是热塑性塑料领域中众所周知的现象。起霜通常表现为在热塑性制品的表面上可见的雾度、变色或残留物,例如白斑。通常,起霜是由用于模塑热塑性制品的热塑性材料中一种或多种组分相分离所引起的。
当热塑性制品由热塑性聚氨酯(TPU)模塑时,起霜可能尤其普遍。作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的子集,TPU提供了可用于多种产品应用的功能,如良好的耐磨性和耐化学性。然而,当热塑性材料的配方包括TPU作为主要热塑性树脂时,由该热塑性材料模塑的热塑性制品可能特别容易起霜(blooming)。
据信,当热塑性制品由TPU模塑时,起霜可由于至少多种原因发生。例如,认为TPU低聚物(由于加工而与TPU聚合物固有存在)可随时间迁移至热塑性制品的表面,因为TPU低聚物的分子量低于TPU聚合物的分子量。而且认为,蜡通常与TPU一起用作脱模剂并且旨在迁移至热塑性制品的表面以促进其从模具中脱模,其会引起起霜。还认为,其它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可以随时间迁移到热塑性制品的表面。此外,认为起霜可能取决于环境条件,并且在升高的湿度和温度下随时间会变得更严重。
发明概述
因此,存在对于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的需求,所述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包含TPU作为主要热塑性树脂,并且当模塑成热塑性制品时呈现出在风化后基本上没有起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有用的功能和理想的美观性。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能满足上述的需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其包含:(a)基于配混物重量,至少约40重量%的选自如下的热塑性聚氨酯:聚己内酯型热塑性聚氨酯、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以及它们的组合;和(b)基于配混物重量,至多约5重量%的聚硅氧烷。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由本文所述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模塑的热塑性制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包覆模制热塑性制品,其包括:(a)由本文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模塑的包覆模制部分;和(b)由含热塑性聚合物树脂的热塑性树脂模塑的基材部分。包覆模制部分在粘结界面处粘结至基材部分,并且粘结界面不含粘合剂。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涉及制备具有基材部分和包覆模制部分的包覆模制热塑性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本文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b)提供含热塑性聚合物树脂的热塑性树脂配混物;(c)对热塑性树脂配混物进行模塑,以提供基材部分;以及(d)对热塑性树脂配混物进行包覆模制,以提供包覆模制部分。包覆模制部分在粘结界面处粘结至基材部分,并且粘结界面不含粘合剂,由此提供了包覆模制热塑性制品。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本文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配混物可以模塑成热塑性制品,其在风化后基本上没有起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加工性、有用的功能和理想的美观性。本文所述的热塑性配混物可以特别用于制造包覆模制热塑性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万特公司;吉力士热塑混合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埃万特公司;吉力士热塑混合材料(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62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