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吸收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96198.4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3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亮;杨昊;杨阳;马廷玉;张香;姚美芹;姚金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02 | 分类号: | C08L33/02;C08J3/24;C08J7/12;C08J7/14;A61L15/24;A61L15/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 11663 | 代理人: | 赵重甲 |
地址: | 250215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具有渐变式层级结构的吸血用聚丙烯酸钠高吸收性树脂,以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吸收性树脂为经表面改性的聚丙烯酸钠树脂,所述表面改性包括使用由多价金属盐溶液A,以及由含有环氧基团的化合物和溶剂配制成的溶液B进行表面交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吸收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渐变式层级结构的吸血用高吸收性树脂,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聚丙烯酸钠高吸收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吸收性树脂、尤其是聚丙烯酸钠高吸收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吸水性和吸液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卫生用品,如卫生巾、纸尿裤,此外在农业、工业、建筑、医药、轻工、化工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于高吸收性树脂,一般要求其在接触体液等时具有较高的吸收倍率、优异的吸收速度、通液性和较高的凝胶强度。早先的颗粒状吸水树脂在其接触水溶液后,表面容易粘结而使颗粒状聚合物粘结成块,容易产生“鱼眼”,即造成所谓的凝胶阻塞效应,从而阻碍了水分子的进一步渗入,不利于树脂充分发挥吸水性能,影响其吸水倍率和吸水速率等。所述颗粒状吸水树脂的另一个缺点在于其凝胶强度不高,无法满足使用需要。后来,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改善吸水树脂的性能,表面交联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方法通过对吸水树脂进行表面化学处理来提高吸水速率,并克服凝胶强度低等缺点,使其更具应用价值。
例如,美国专利US4051086公开了以醇类物质为分散剂,以乙二醛为交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其可以明显提高树脂的吸水速率和凝胶强度,但是醛类物质的环保问题比较突出,尤其难以应用于人类卫生用品。欧洲专利EP91302895.7公开了将吸水树脂置于高速搅拌器中,将由多元醇类交联剂配制的处理液喷洒于吸水树脂表面,经过搅拌后放入烘箱加热进行交联反应;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吸水速率,但是需要用到昂贵的设备。日本专利JP7242709公开了将后处理液溶解在亲水溶剂里,加热变成热气流,使热气流通过加热状态下的树脂粉末,与其表面进行反应;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吸水倍率,但是处理工艺比较复杂,难以操作。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技术都是采用包括单一交联组分的处理液进行表面交联的方法,其所形成的交联层较为单一,难以有效解决在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
此外,中国专利CN 1696181A公开了采用多元醇或者环氧类化合物进行化学交联并采用多价金属盐进行配位交联来处理聚丙烯酸钠树脂,其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这两类交联方式之间存在相容性问题,结果,其只是两种交联方式的物理叠加,并没有进行任何必要的结构设计,导致综合性能不甚理想,无法保证凝胶强度、吸水倍率、吸水速率等性能指标同时得到改善。
最为重要的是,如上所述的这些高吸收性树脂一般只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当这些树脂用于例如卫生巾、手术吸血等需要吸收血液的场合时,在吸收速率和吸收量等方面均无法达到吸血性能方面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上述树脂仅能有效地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当血液中的水分被吸收后,其他物质便容易凝结成块,这就极大地妨碍了舒适感等方面的体验,吸收速率、吸收量等也无法达到吸血性能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开发出一种新的高吸收性树脂,通过将有机交联和无机交联结合起来进行表面改性以使所述树脂具有渐变式层级结构,从而在实现优异的吸收血液性能的同时,具有很好的凝胶强度等性能。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吸收性树脂,其中,检测介质使用血液模拟液时,根据ISO 19699-1:2017(E)测定,血液模拟液吸血量≥18.0g/g,优选≥18.5g/g;血液模拟液吸收速率≤45s,优选≤40s,更优选≤38s。
检测介质使用人体血液时,根据ISO 19699-1:2017(E)测定,人体血液吸收量≥8.0g/g,优选≥8.3g/g,更优选≥8.6g/g;人体血液吸收速率≤45s,优选≤40s,更优选≤35s,最优选≤2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96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气压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 下一篇:基于NOMA的通信系统中的可变长度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