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78131.8 | 申请日: | 2018-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34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裕史;金子亮平;西冈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9/14 | 分类号: | F16F9/14;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宗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 ||
旋转式阻尼器(1)具有配置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之间的第一密封环(8a)、第一衬套(4a)、配置在盖(6)的贯通孔(60)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之间的第二密封环(8b)、第二衬套(4b)。第一密封环(8a)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第二密封环(8b)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具备:流体保持室,所述流体保持室具有开口部并保持粘性流体;阻力产生构件,所述阻力产生构件分隔流体保持室内,并插入到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并且通过外力而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相对移动或旋转;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分隔流体保持室内,并且伴随着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的相对移动或旋转,压缩分隔出的流体保持室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以及流路,所述流路将利用容量变更部件分隔出的流体保持室内的区域间连结。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施加的旋转力产生制动转矩的旋转式阻尼器。该旋转式阻尼器具备:外壳,所述外壳具备一端开口的内室;转子,所述转子收容在外壳的内室;粘性流体(流动体),所述粘性流体填充在外壳的内室;以及插塞,所述插塞安装在外壳的开口侧端部并将填充在外壳的内室的粘性流体封入。外壳及插塞构成流体保持室。
转子具有圆筒形状的转子主体和朝向外壳的内室的内周面而从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可动叶片。转子主体相当于阻力产生构件。
在外壳的内室的内周面形成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朝向转子主体的外周面而向径向内方突出而分隔外壳的内室。固定叶片与转子的可动叶片一起构成容量变更部件。
在外壳的固定叶片形成有流路(孔),以便将利用该固定叶片分隔出的外壳的内室的区域间连接。
在外壳的内室的底面及插塞分别形成有供转子主体的端部能够旋转地插入的贯通孔。这些贯通孔相当于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通过转子主体的一方的端部插入到在外壳的内室形成的底面的贯通孔且转子主体的另一方的端部插入到在插塞形成的贯通孔,从而转子能够相对于外壳的内室相对旋转地收容于该内室。
在以上的结构中,对于旋转式阻尼器,当旋转力施加于转子而转子相对于外壳的内室相对旋转时,内室的相对于固定叶片位于转子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区域由可动叶片压缩,对该区域的粘性流体的压力变高。因此,该区域的粘性流体经由形成于固定叶片的流路,向内室的相对于固定叶片位于转子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区域移动。此时,产生与粘性流体的移动阻力(经由流路的粘性流体的移动的困难性)对应的制动转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05883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来说,在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中,在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与插入到该开口部的阻力产生构件之间,为了防止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从该间隙泄漏,配置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O形环。因此,会产生以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781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