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Angio-3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80056661.2 申请日: 2018-08-31
公开(公告)号: CN111344002A 公开(公告)日: 2020-06-26
发明(设计)人: M·贝尔金;V·A·巴拉蒂;R·拉克什米纳拉亚南;R·M·基尼;G·洛文;黄天荫;张翠明 申请(专利权)人: 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M·贝尔金
主分类号: A61K38/08 分类号: A61K38/08;C07K7/06;A61P27/02;A61P9/10
代理公司: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陈文平
地址: 新加坡***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治疗 视网膜 血管 生成 性疾病 angio
【说明书】:

本公开提供了治疗受试者中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有效量的Angio‑3肽。

相关申请的交叉部分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8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62/553,051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出于目的而整体通过引用在此并入。

背景技术

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血管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以及角膜新血管形成。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工业化国家中老年人法定失明的最常见原因(Van Leeuwen等,(2003),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8:845-854)。其为一种异质性疾病,特征在于逐渐丧失中央高敏锐视力。对于患者而言,这会极大地损害生活质量,因为他们失去了阅读、识别脸部的能力,且日常任务也成为主要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由于AMD,共有3000-5000万人受到影响,约有1400万人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Gehrs等,(2006)Annals of Medicine 38:450-471)。

引起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是视网膜下混沌定向的和生理上缺乏的新血管的形成,称为脉络膜新血管形成(CNV)。尽管衰老、氧化应激、遗传和炎症均已被描述为导致CNV发病的原因;目前认为血管生成是造成最终共同途径的原因。

AMD的当前治疗选项包括激光治疗、去除或破坏异常血管的手术以及抗血管生成疗法,例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即抗VEGF疗法。这些抗血管生成药物通常注入眼睛的玻璃体,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不便。另外,一些患者已经发展出对抗VEGF疗法的抗性且需要其他治疗选项。Yang等,Drug.Des.Devel.Ther.2016:10:1857-1867。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了一种治疗受试者中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受试者施用药物有效量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具有序列Thr Pro His Thr His Asn ArgThr Pro Glu(SEQ ID NO:1)的肽。该组合物可以经口服、通过静脉内注射、或通过玻璃体内注射、或通过舌下递送向受试者施用,其中施用治疗受试者中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

任选地,该组合物包含2至50mg/kg体重(Bwt)的肽,并通过静脉内注射施用。任选地,该组合物包含0.1μg/kg至5mg/kg Bwt的肽,并通过玻璃体内注射施用。任选地,该组合物包含2至10mg/kgBwt的肽,并且口服施用。

任选地,该组合物至少每4至24周一次通过静脉内(IV)或玻璃体内(IVT)途径施用。任选地,至少每天一次口服施用该组合物1-2周,间隔为6个月。在该治疗方案中,在6个月的间隔期间不施用组合物。任选地,用于对抗VEGF疗法(例如,VEGF抗体)无反应的受试者。

任选地,该受试者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或血管闭塞。任选地,该受试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或角膜新血管形成。任选地,该受试者是人。

本文还提供了一种治疗受试者中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择患有对抗血管生成疗法无反应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的受试者,以及向该受试者施用包含具有序列SEQ ID NO:1的肽的组合物,其中施用治疗该受试者中的视网膜血管生成性疾病。任选地,该受试者对抗VEGF疗法无反应。

任选地,本文公开的组合物经配制用于静脉内施用、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或用于口服施用。任选地,该受试者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病变或血管闭塞。任选地,该受试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或角膜新血管形成。任选地,该受试者对抗血管生成疗法没有反应。任选地,该受试者对抗VEGF疗法例如VEGF抗体无反应。任选地,该受试者是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M·贝尔金,未经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新加坡国立大学;M·贝尔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6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