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7193.2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井出光洋;铃木大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信 |
主分类号: | H02K15/085 | 分类号: | H02K15/085;H02K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子 组装 方法 以及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该定子的组装方法具备:将第一引导夹具沿着中心轴线方向而向被配置于插槽的绝缘部件插入,使绝缘部件的径向的一侧的部分开放的工序;以及使线圈与第一引导夹具一起相对于定子铁芯向径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使插槽收纳部经由开口部插入插槽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特别是涉及具备使线圈向定子铁芯的径向移动,由此将线圈的插槽收纳部向定子铁芯的插槽插入的工序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使线圈向定子铁芯的径向移动,由此将线圈的插槽收纳部向定子铁芯的插槽插入的工序的定子的组装方法。这样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例如被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公开。
在上述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记载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中,在将绝缘部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铁芯插槽(以下称为“插槽”)后,将夹具配置于绝缘部件的内侧,使插槽段(线圈段)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移动,使插槽段向插槽插入。在该定子的组装方法中,以在夹具与插槽的侧面之间夹持绝缘部件的方式,将夹具向绝缘部件的内侧插入。通过该夹具,绝缘部件的径向的内侧的径向内侧的开口部被开口。而且,使插槽段与夹具一起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由此插槽段被配置于插槽内并且绝缘部件的内侧。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
然而,在上述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所记载那样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中,插槽段(以下称为“插槽收纳部”)被从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边按压边移动,所以被认为存在插槽收纳部通过复原力而向径向内侧返回(产生回弹)的情况。而且,在上述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所记载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中,在将插槽收纳部向插槽插入时,被认为在插槽收纳部产生回弹的情况下,成为插槽收纳部与夹具被分离了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认为存在绝缘部件中的位于插槽收纳部与夹具的间隙的部分与其它部分(被插槽收纳部或者夹具与定子铁芯的侧面夹着的部分)相比,在插槽的内侧以凸状弯曲而进入到上述间隙的情况。而且,认为在绝缘部件的一部分弯曲并进入到间隙的状态下,在使插槽收纳部进一步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绝缘部件(弯曲的部分)与插槽收纳部机械地干涉而使绝缘部件与插槽收纳部一起向径向外侧移动,所以绝缘部件的形状被破坏。其结果,在上述美国专利第7788790号说明书所记载那样的现有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中,存在绝缘部件的形状被破坏,由此往往无法适当地确保插槽收纳部与插槽的绝缘性能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将线圈向定子铁芯的插槽插入时防止绝缘部件的形状被破坏,并能够可靠地确保线圈的插槽收纳部与插槽的绝缘的定子的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的组装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定子的组装方法,所述定子具备:包含具有在径向的一侧开口的开口部的插槽的定子铁芯、包含被收纳于插槽的插槽收纳部的线圈、以及被配置于插槽与插槽收纳部之间的绝缘部件,所述定子的组装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将绝缘部件配置于插槽的工序;在配置绝缘部件的工序之后,使第一引导夹具沿着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方向插入被配置于插槽的绝缘部件,使绝缘部件的径向的一侧的部分开放的工序;以及在使绝缘部件开放的工序之后,使线圈与第一引导夹具一起相对于定子铁芯向径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使插槽收纳部经由开口部插入插槽的工序,插入线圈的工序是在朝向径向的一侧对第一引导夹具施力了的状态下,朝向径向的另一侧将插槽收纳部向第一引导夹具按压,使线圈与第一引导夹具一起克服作用力,并相对于定子铁芯向径向的另一侧移动,由此使插槽收纳部经由开口部插入插槽的工序。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绝缘部件开放”是指以绝缘部件的内侧的间隙(宽度)变大的方式进行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信,未经株式会社爱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7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