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5250.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9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朴种相;李琪树;宋慇擎;洪大植;李叡真;金重洙;申殷姈;俞荣锡;郭晋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LG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4/6592;C08F4/659;C08F4/649;C08F2/38;C08L23/08;F16L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钱程;李雪芹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乙烯共聚物,其包括乙烯衍生的重复单元和具有3个以上碳原子的α-烯烃衍生的重复单元并且满足以下等式1:
[等式1]
SCG指数≤(α-烯烃的碳数)1/2×5
其中,在上面的等式1中,
SCG指数是根据ASTM 1238(载荷21.6kg,190℃)测量的所述聚乙烯共聚物的熔体指数(p)除以所述聚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分布指数(q)而获得的值(p/q),并且
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所述聚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曲线图(其中x轴表示聚合物链的分子量,y轴表示聚合物链的含量),共聚单体分布指数(CDI)通过以下等式2计算,
[等式2]
共聚单体分布指数(CDI)=c/d
其中,在上面的等式2中,c为聚合物链中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2-7个碳原子的短链分支(SCB)含量(通过FT-IR测量),其是其中a≤x≤m区段中分子量分布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s1)是a≤x≤b区段中分子量分布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s2)的80%的分子量值m,
d为聚合物链中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2-7个碳原子的短链分支(SCB)含量(通过FT-IR测量),其是其中a≤x≤n区段中分子量分布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s3)是a≤x≤b区段中分子量分布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s4)的20%的分子量值n,以及
a为分子量分布曲线图中由x轴表示的分子量的最小值,b为分子量分布图中由x轴表示的分子量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1.2至3.0的共聚单体分布指数(CD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0.85MPa以上的S.H.模量(在80℃下测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1000h以上的抗应力开裂性(FNCT,在4MPa下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0.01g/10min至0.65g/10min的熔体指数(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载荷下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2g/10min至30g/10min的熔体指数(根据ASTM D1238在190℃,21.6kg载荷下测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11以下的SCG指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具有0.930g/cm3至0.945g/cm3的密度(ASTM 15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聚乙烯共聚物中包含的多个聚合物链中的每一个的每1000个碳原子中的2-7个碳原子的侧链分支含量(通过FT-IR测量)的平均值为7/1000C以上以及15/1000C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化学株式会社,未经LG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525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