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碳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12964.4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5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友佳;樱井康广;小林崇;丰田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18;C22C3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钢板 显微组织 渗碳体 高碳 淬透性 加工性 伸长率 铁素体 制造 | ||
提供加工性以及淬透性优异的高碳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下述成分组成和显微组织,所述成分组成以质量%计含有C:0.10~0.33%、Si:0.15~0.35%、Mn:0.5~0.9%、P:0.03%以下、S:0.010%以下、sol.Al:0.10%以下、N:0.0065%以下、Cr:0.90%~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显微组织具有铁素体和渗碳体,进一步地,渗碳体密度为0.25个/μm2以下,硬度以HV计为110~160,总伸长率为4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性以及淬透性优异的高碳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传动装置、座椅调角器等汽车用部件大多是以如下方式制造的,即,在通过冷加工将作为JISG4051所规定的机械结构用碳素钢钢材以及机械结构用合金钢钢材的热轧钢板加工为所期望的形状后,为了确保所期望的硬度而实施淬火处理。因此,成为原材料的热轧钢板需要优异的冷加工性、淬透性,迄今为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钢板。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冲裁性优异的高碳热轧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1~0.7%、Si:0.01~1.0%、Mn:0.1~3.0%、P:0.001~0.025%、S:0.0001~0.01%、T.Al:0.001~0.10%、N:0.001~0.010%,还含有Ti:0.01~0.20%、Cr:0.01~1.50%、Mo:0.01~0.50%、B:0.0001~0.010%、Nb:0.001~0.10%、V:0.001~0.2%、Cu:0.001~0.4%、W:0.001~0.5%、Ta:0.001~0.5%、Ni:0.001~0.5%、Mg:0.001~0.03%、Ca:0.001~0.03%、Y:0.001~0.03%、Zr:0.001~0.03%、La:0.001~0.03%、Ce:0.001~0.030%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且所述高碳热轧钢板的维氏硬度为HV100以上且160以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在于,对中/高碳钢的热轧钢板进行软化,以使得在维持其淬透性的同时能充分提供优异的冲裁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实现旋压加工、辊轧加工等冷加工中的成型性以及淬火处理中的淬透性这两者的高碳钢帯及其制造方法,该高碳钢帯的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含有C:0.15~0.75%、Si:0.3%以下、Mn:0.2~1.60%、Sol.Al:小于0.05%、N:0.0060%以下,还含有Cr:0.2~1.2%、Mo:0.05~1.0%、Ni:0.05~1.2%、V:0.05~0.50%、Ti:0.005~0.05%、以及B:0.0005~0.0050%之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使用下述钢的局部延展性优异的中/高碳钢板的制造方法,该钢以质量%计,含有C:0.10~0.60%、Si:0.4%以下、Mn:1.0%以下、Cr:1.6%以下、Mo:0.3%以下、Cu:0.3%以下、Ni:2.0%以下、N:0.01%以下、P:0.03%以下、S:0.01%以下、T.Al:0.1%以下,余量为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专利文献3的目的在于,获得下述钢板,为了减少部件的制造成本,在部件的一体成型、部件加工的工序简化中所述钢板不仅能够耐受冲裁加工、弯曲加工,而且还能够耐受拉伸凸缘成型加工这样的要求局部延展性的高级加工(high forming)。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7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81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730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29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