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手把结构以及打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4674.7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3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7/26 | 分类号: | E04H1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朱林军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把 第一定位部 定位孔 转动 折叠手把 限位部 壳体 展开工作位 打桩机 转动安装 支持架 折叠 配合 相对定位 轴线重合 工作位 伸入 压簧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折叠手把结构以及打桩机,其中,折叠手把结构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定位孔;支持架;第一转动块,转动安装在支持架上;第二手把,转动安装在第一转动块上,端部具有第一定位部,还具有分别位于第一转动块的两侧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第一压簧,外套在第二手把上,一端与第一限位部配合,另一端与第一转动块配合;第二手把具有展开工作位和折叠工作位,在展开工作位时,第一定位部的轴线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重合,第一定位部伸入第一定位孔,第二手把和壳体相对定位住。本申请第二手把能够折叠,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定位孔的配合来将第二手把定位在壳体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具体涉及折叠手把结构以及打桩机。
背景技术
园林绿化中,为了保护其中的树木、花草等,通常需要设置护栏,护栏需要打入土中,从而达到一定的强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是人工来进行打桩,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耗费体力,并且护栏植入的深度也无法保证。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打桩机进行打桩的,为了方便操作现有打桩机上会设置手把结构,现有的手把结构为固定结构,不能够转动折叠,收纳时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不足,提出了折叠手把结构以及打桩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手把结构,包括:
壳体,侧壁上具有第一定位孔;
支持架,固定在壳体上;
第一转动块,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持架上;
第二手把,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块上,且能够沿自身轴线方向移动,第二手把的端部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二手把还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其中,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定位部所在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分别位于第一转动块的两侧,用于限定第二手把沿自身轴线的移动行程;
第一压簧,外套在第二手把上,一端与第一限位部配合,另一端与第一转动块配合,用于使第一定位部向远离第一转动块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手把具有展开工作位和折叠工作位,在展开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定位部的轴线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重合,第一定位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手把和壳体相对定位住。
本申请所说的“支持架固定在壳体上”包括了支持架和壳体为一体成型件的情况。
折叠手把操作原理:当第二手把处于折叠工位时,第一定位部的轴线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不重合,整个结构体积较小,此时通过对第二手把施加作用力,使第二手把做轴向移动,第一限位部克服第一压簧的弹性力向第一转动块一侧移动,然后转动第二手把,使第二手把的第一定位部与第一定位孔对其,松开第二手把,在第一压簧的作用下,第一定位部伸向第一定位孔,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定位孔的配合来将第二手把定位在壳体上。
实际运用时,为了使第二手把折叠后体积较小,优选的,在折叠工作位时,第一定位部的轴线与第一定位孔的轴线接近垂直或垂直。
实际运用时,第一定位孔可以是固定在壳体上的螺纹套。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定位部具有外螺纹,第一定位部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定位部螺纹配合,这种结构能够保证第二手把可靠的固定在壳体上,不会因为受到轴向上的力而脱离壳体,安全性大大加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宏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46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