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74664.3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3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章玉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洁 |
主分类号: | B62L1/02 | 分类号: | B62L1/02;B62K19/30;B62J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81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柱 锁止结构 车架 共享 叉臂 车轮 锁止板 锁止件 阻尼片 本实用新型 安全隐患 车轮轮面 车轮轮毂 车轮转动 滑动连接 交通设备 支撑弹簧 包覆 固连 骑行 压紧 侧面 支撑 | ||
1.一种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共享单车包括车架(1)和车轮(3),所述车架(1)包括两叉臂(22),所述车轮(3)转动连接在两叉臂(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滑动连接在车架(1)上的连接柱(5),该连接柱(5)位于车轮(3)的上方,在车架(1)上还设有能够对连接柱(5)进行支撑的支撑弹簧(9),所述连接柱(5)上固连有锁止板(6),所述锁止板(6)上连接有与车轮(3)轮面相对的阻尼片(61),当所述连接柱(5)下降时阻尼片(61)能够压紧包覆在车轮(3)轮面上,所述叉臂(22)上设有与车轮(3)轮毂侧面相对的锁止件,所述连接柱(5)与锁止件之间设有当连接柱(5)下降且阻尼片(61)与车轮(3)轮面相压靠时能够使锁止件压靠在车轮(3)轮毂侧面上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前叉(2),所述前叉(2)包括安装部(23)和固连在安装部(23)上侧的方向轴(21),所述叉臂(22)固连在安装部(23)的下侧,所述方向轴(21)呈管状,且方向轴(21)的内孔贯穿至安装部(23)的下侧面,所述连接柱(5)滑动插接在方向轴(21)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板(6)呈U形,且锁止板(6)的凹口朝下并与车轮(3)上部相对,所述阻尼片(6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阻尼片(61)固连在锁止板(6)的两下边沿,所述阻尼片(61)的下侧面与车轮(3)上部的轮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片(61)的上侧面上具有若干沿横向设置的加强凸筋(611),且该若干加强凸筋(611)沿前后方向排列,其中两根加强凸筋(611)分别位于阻尼片(61)的前后边沿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上开设有贯穿至锁止板(6)内顶面上的安装孔(52),所述安装孔(52)内插接有缓冲柱(62),该缓冲柱(62)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且缓冲柱(62)与安装孔(52)紧配合,所述安装孔(52)内还设有蝶形弹簧(63),且蝶形弹簧(63)位于安装孔(52)底面与缓冲柱(62)上端端面之间,所述缓冲柱(62)的下端端面与阻尼片(61)上侧面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两锁止杆(7)和两阻尼块(72),所述叉臂(22)呈中空结构,且在两叉臂(22)的相对内侧面上均开设有避让缺口(221),两所述锁止杆(7)分别铰接在两叉臂(22)内,两锁止杆(7)的下端相对靠拢弯折,且两锁止杆(7)的下端分别从两避让缺口(221)伸出,两所述锁止杆(7)的下端均固连有安装架(71),两所述阻尼块(72)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两阻尼块(72)分别固连在两安装架(71)上,两所述阻尼块(72)分别与车轮(3)轮毂的两侧面相对,所述叉臂(22)上均设有复位扭簧(73),在复位扭簧(73)的作用下阻尼块(72)具有与车轮(3)轮毂分离的趋势,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连接柱(5)与锁止杆(7)的上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享单车的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传动顶杆(8),所述安装部(23)内具有安装腔(231),上述连接柱(5)穿过安装腔(231),所述安装部(23)内还沿横向开设有两导向孔(232),该两导向孔(232)分别位于安装腔(231)的两侧,且两导向孔(232)的一端均与安装腔(231)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两叉臂(22)的内腔连通,两所述传动顶杆(8)分别滑动设置在两导向孔(232)内,且传动顶杆(8)的一端与锁止杆(7)的上端侧面相抵靠,所述连接柱(5)外周面上具有两传动凸部(51),该两传动凸部(51)位于安装腔(231)内,且两传动凸部(51)对称设置,所述传动凸部(51)均具有倾斜的传动面(511),且两传动面(511)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变小,两传动顶杆(8)的另一端端面均为斜面,且两传动顶杆(8)的另一端端面分别与两传动面(511)相贴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洁,未经黄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746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减震单轴转向总成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毂式刹车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