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及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244572.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60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薛鹏鹏;鲍蒙蒙;成康康;龚海华;吴明金;江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孙芬 |
地址: | 226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板组件 底板 驱动组件 光纤宏弯损耗 本实用新型 测试工装 测试装置 待测光纤 绕线组件 绕线柱 测试数据 宏弯损耗 受力均匀 预设程序 自动完成 可滑动 绕圈 自动化 采集 配合 分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包括底板、至少一浮动板组件及与所述浮动板组件对应的驱动组件,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一侧,每一所述浮动板组件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每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浮动板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第一绕线组件,每一浮动板组件包括若干第二绕线柱,所述每一组第一绕线组件与对应的第二绕线柱配合,用于弯曲待测光纤,使所述待测光纤绕圈时受力均匀,提升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根据预设程序即可自动完成宏弯损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宏弯损耗的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及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的宏弯损耗参数是光纤产品的一项重要传输性能参数,需使用专业仪器按光纤产品规范要求对参数进行测试。伴随着光纤通信产业的迅猛发展,光网中对弯曲不敏感类光纤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宏弯损耗性能是区别普通光纤与弯曲不敏感光纤的主要参数指标,所以宏弯损耗的测试业务量也随之增加。目前,现有技术中硬件部分的芯轴工装形态各异,与测量设备的控制单元完全分离,需要手动干预完成光纤宏弯测试过程中的绕圈操作,手动操作较难控制光纤绕圈受力状态,往往会得到不准确的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测量结果准确的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及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用于装夹待测光纤,所述光纤宏弯损耗测试工装包括底板、至少一浮动板组件及与所述浮动板组件对应数量的驱动组件,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底板一侧,每一所述浮动板组件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每一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浮动板组件,以驱动所述浮动板组件相对于底板滑动,所述底板上设有多组直径相同或不同的第一绕线组件,每一浮动板组件包括若干第二绕线柱,所述每一组第一绕线组件与对应的第二绕线柱配合,用于弯曲待测光纤。
进一步的,每组第一绕线组件包括若干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绕线柱,每一所述第一绕线组件一侧凸设有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用于对所述浮动板组件相对底板滑动的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线柱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第一绕线柱端部向外延伸,所述延伸部的直径大于与之连接的第一绕线柱的直径。
进一步的,每一浮动板组件还包括本体及导轨,所述本体一侧开设导槽,所述导轨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轨与所述导槽配合,使所述本体沿所述导轨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绕线柱等间距排列与所述本体一侧,所述第二绕线柱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绕线柱的直径相等并且数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本体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二绕线柱一一对应并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柱一侧,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的每一第一绕线柱穿过对应的导向槽,并可在所述导向槽中滑动,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一贯穿所述本体的限位槽,所述每一限位柱穿过对应的限位槽。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缸和与所述气缸匹配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气缸的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两端相对安装有安装底座和圈径控制装置,所述安装底座用于固定光纤连接器,所述圈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待测光纤折弯处圈径。
进一步的,所述圈径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板和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多个固定桩,多个所述固定桩间隔排列,以抵持所述待测光纤。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第一绕线组件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第一支撑件,每一所述浮动板组件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还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手动调节所述浮动板组件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244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