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9698.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8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少春;杜建伟;谢文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吉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后段 壁厚 焊接 铝合金框架 铝合金型材 传导结构 对接焊接 挤压成型 吸能结构 不等厚 十字形 等厚 溃缩 两段 | ||
一种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结构,从断面看,所述纵梁为“十字形”断面,从结构看,所述纵梁分为两段(图2所示)。前段21结构为主要溃缩吸能结构,壁厚较薄,后段22为主要力传导结构,壁厚较厚。从工艺看,所述纵梁为挤压成型铝合金型材对接焊接而成。所述纵梁前段21与后段22为不等厚型材焊接,后段由两部分22‑1和22‑2等厚型材焊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纵梁是汽车碰撞主要的吸能和力传导部件,通常采用分段设计,前段溃缩吸能,后段刚性传导。传统汽车前纵梁基本为钢板焊接结构,其断面似矩形,上下均有焊接边,前段为内板和外板两层板组成,后段在内板上增加一层加强板提高刚性(图1所示),传统前纵梁零件多,结构复杂,重量大,不满足轻量化要求。随着对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汽车轻量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电池重量占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为达到轻量化目的,铝合金材料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前纵梁钢板焊接结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结构。通过优化结构形式,使其满足前段吸能后段传力并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从断面看,所述纵梁为“十字形”断面,从结构看,所述纵梁分为两段(图2所示)。前段21结构为主要溃缩吸能结构,壁厚较薄,前端与车前防撞梁连接,后段22为主要力传导结构,壁厚较厚,后端与前围板下横梁连接(图3所示)。从工艺看,所述纵梁为挤压成型铝合金型材对接焊接而成。所述纵梁前段21与后段22为不等厚型材焊接,后段由两部分22-1和22-2等厚型材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优化设计简化了现有钢板纵梁复杂的结构,用一种口型挤压成型,工艺简单,工序少,成本低,实现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钢板焊接前纵梁断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铝合金前纵梁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前纵梁与车身前后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铝合金框架车前纵梁结构,该结构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实现,结构断面呈“十字形”,其外形尺寸为128mm×64mm。该纵梁分前后两段,前段壁厚2.5mm,后段壁厚5mm,前后两段对接焊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吉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吉青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9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前纵梁加强板结构